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神话寓言故事的成语巫山云雨(4)

寓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巫山由来:

  “巫山”之名源出中国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赋》:“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巫山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义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县的山”!实际上,上古传说“巫(咸)山”神话时,根本都还没有三峡地区的巫山县。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安邑”条:“巫咸山在南。”《水经注·涑水》:“涑水西南迳监盐县故城,城南有盐池,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西北流迳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南。”经北魏郦道元考证,“灵山”、“巫咸国”、“巫咸山”等均在今山西夏县境内。

  《太平寰宇记》“陕州夏县”:“巫咸山又名覆奥山……巫咸山祠在县东五里巫咸山下。”乾隆二十八年立《白沙河南北岸改建石堰记》:“解州夏县白沙河,一名巫咸河,发源中条山,出巫咸谷。”正因诸多早期地理权威文献的确凿记载,近代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的徐旭生、以及历史地理大师谭其骧等,也都确认《山海经》所载巫咸国、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山西省的“晋巫文化”由此被公认为是中国“巫文化”的源流。

  历史上的巫山

  “巫山”作为地理名,并非三峡地区独有!中国至少八个地方都有过“巫山”的记载,见于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等地。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山西“巫文化”在南方各地传播而来。

  1)晋南的巫山

  山西夏县的巫山,被公认为中国“巫文化”的源流。近代徐旭生、谭其骧等均确认神话故事《山海经》中所载巫咸国、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

  2)济北的巫山

  《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水经注·济水》:“巫山在平阴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乌鸟之声,知齐师潜遁。人物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杜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

  3)苏南的巫山

  《越绝书》:“虞山者,巫咸所居。”《宋元方志丛刊·郡志》卷9:“虞山,今为海巫山,山即巫咸山所出。”虞山又名海隅山,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

  4)浙东的巫山

  《会稽志》:“巫山在县北一十八里,旧经巫山,一名梅山。”《三国志》卷8裴注引《会稽典录》曰:“昔越王蘙让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熏而出之,斯非太伯之寿邪?”

  5)淮北的巫山

  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原本是描写江淮水深,无桥可渡,游子思乡,临水远望,不得东归。其中的“巫山”是指江淮一带的“巫山”,并不是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

  6)三峡的巫山

  《后汉书·公孙述传》:“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这时的“巫山”还只是方位地理,泛指整个长江三峡地区。实际上,汉代长江三峡统一都叫“巫山”,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出现“分段”命名,但名称叫法各异,并不固定。如:《水经》称“广溪峡(今瞿塘峡)、巫峡(今巫峡)、西陵峡(今西陵峡)”;《荆州记》称“巫峡(今瞿塘峡)、秭归峡(今巫峡)、归乡峡(今西陵峡)”;两宋时期叫“西峡(今瞿塘峡)、巫峡(今巫峡)、归峡(今西陵峡)”;直到明清时期,才固定为今天三峡通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至于三峡地区的“巫山县”名,隋朝之后才有,沿革至今。

  7.湖北的巫山

  宋玉《高唐赋》:昔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典故所指“巫山”原本是今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魏晋南北朝之后,才开始被人挪到三峡地区。

  8.湘西的巫山

  《通典·州郡》“巫州”条:“在巫水之阳,隋属沅陵郡,大唐为巫州。天授中,以巫山不在州界,遂改为沅州。开元十二年,复为巫州。”《清史稿·地理志》“湖南宝庆府”条:“又有巫水,源出东北巫山,南屈而西为渔渡江,县东南诸水皆入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yan/4127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