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再别康桥》教案(3)

再别康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再别康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徐志摩及诗歌背景;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题;感知诗歌“三美”;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熟读、欣赏和背诵中,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欣赏诗歌的美。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离情别绪,体会作者深深的眷恋与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体会诗歌的“三美”。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

  1、徐志摩的人生信仰:

  自由之梦——优裕的家庭、丰富的`游历、超群的才华——飞翔

  爱之梦——原配:张幼仪、灵魂伴侣:林徽音、夫人:陆小曼——破灭

  美之梦——新月诗派代表诗人:《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蕴积

  2、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康桥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人文氛围,还有与林徽因那段甜蜜的岁月,都让徐志摩念念不忘。这段日子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唤醒了他的诗魂,成为他的“故乡”“康桥理想”。

  1、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

  2、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的康桥》。

  3、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播放朗读视频,自由跟读,体会情感。

  三、品读意象,领略“三美”

《再别康桥》教案 篇6

  【教案设计说明】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现被选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高审美的境界的目标。

  本课教案设计重点围绕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采用反复朗读,分析诗中的意象,通过朗读-思考-分析-朗读-教师范读等几个环节,达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标。

  重点难点目标的突破,利用设计问题的形式,从诗歌的朗诵技巧入手,从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其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启发引导,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掌握一般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分析诗中主要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分析诗中主要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生朗读,教师引导、总结点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

  歌曲《再别康桥》欣赏。

  二、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仑、雪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语言清新、比喻贴切,风格轻柔明丽。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28年秋第三次到英国、再别康桥。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恐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三、 掌握轻重,注意节奏,读出诗歌优美流畅的旋律

  1、配乐:《安妮的仙境-班得瑞》。

  2、如何读出自己要强调的部分(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范读诗歌)

  关于轻重音的把握 轻音如何读出强调的意味

  四、体味意象,感知内容,读出诗中隐藏的康桥情结

  试从每一节诗歌中找出一个主要意象,老师指导朗读,分析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板书设计:

  星辉:狂放

  ↗ ↘

  潭:梦想 ↘

  ↗ 夏虫:沉寂

  青荇 :陶醉 ↘

  ↗ ↘

  金柳:喜悦 ↘

  ↗ ↘

  云彩 :伤感 云彩:伤感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应该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缓步飘然离去的形象,要读出别离伤感的情调。

  第2节,写岸边的金柳树倒映在康河里,仿佛夕阳中的新娘,要读出诗人无限眷恋和喜悦之情。

  第3节,写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要读出诗人对康桥深深的陶醉。

  第4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要读出诗人融情入景,将梦想全部融入康桥。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要读出他幻想着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的狂放。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要读出情感回归沉寂的惆怅。

  第7节,与开头呼应。重章叠唱,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也要读出别离伤感的情调。

  情感线索非常清晰:愁(1)——喜(2-5)——愁(6-7)

  小结:这一系列“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意象, 构筑了哀而不伤,离愁中有沉醉的深沉意境,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桥时的依恋不舍。《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

五、 欣赏配乐朗诵。

六、学生再次配乐朗读。有时间请同学做朗读点评。

七、尝试全班一起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课后看看电影《人间四月天》。

  3朗读并赏析徐志摩诗《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aibiekangqiao/41998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