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曾巩:苦难是文豪必经之路(3)

曾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曾巩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虽生活在乡野间,精神却并不囿于一隅。他神游八荒,紧跟时代潮流,与当时的改革派官员都有一定联系。宋朝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时代,若一个人文章写得好,上书官员,大抵会得到同样是凭文章出头的官员的赏识,并给予照应。

  或许有人会说,别看曾巩是个蛰居乡间的穷小子,人倒是蛮有心机的嘛,一会儿与欧阳修套近乎,一会儿与范仲淹拉关系,还不是希望他们拉他一把?

  非也,起码不尽然。范仲淹曾经资助过曾巩,曾巩牢记在心。后来范仲淹改革失败,但他的文章节义仍得到人们的景仰,诚如曾巩所说:“造于道尤可谓宏且深……未有过阁下也。”也就是说,曾巩当初写信给范仲淹,是在道义上予以支持,并不是为了舰(tian)颜求进。而在范仲淹倒台之后去信安慰,又怎么能说是出于功利目的呢?

  其实,曾巩是很朴实的,虽然生活上并不如意,可依然保持着纯正的书生气。

  当时,王安石刚出道,还不是很有影响。曾巩多次给欧阳修写信,推荐王安石。不能不说,曾巩是出于公心。按今人的理解,若有了晋身的门道,自己还没上去,哪能推荐别人呢?何况王安石中进士远早于曾巩,一个落榜生好意思推荐已进入仕途的“三好生”吗?可是,曾巩不仅写信推荐,在去滁州看望欧阳修时,还当面推荐,并写信告诉王安石:欧阳修很欣赏你,在选集中编入了你的好些文章,很想见见你,你能来一趟吗?几乎把好事都给安排好了。曾巩是在读太学时认识王安石的,他认定王安石是个人才,却毫无瑜亮情结,真称得上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很沉重的,可曾巩并没有被生活压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在南丰乡下,一边养家,一边带领一支曾家高考复习大军,随时准备开赴考场。当然,考试结果是谁也保不准的,曾巩是把读书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  他的书房只不过是一间草合,但是他深爱着这一方精神世界。尽管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照样可以“思接千载,神游八荒”。世上有人做了中央委员,有人成了亿万富翁,我也不愿意与他交换,曾巩如是说。多年来,他为家里的生计操劳,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好好享受书房的乐趣。但是,劳筋骨,饿体肤,还是想有所作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篇《南轩记》,表达自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并把它写在墙壁上,早晚阅读,以勉励自己。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38岁那年,曾巩一举高中,同时高中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堂弟、两个妹夫。曾巩的苦心没有白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十年之内,曾氏一族连中十进士,成为时代佳话。

  苦难足以励志,身处微贱,志存高远的曾巩自强不息,终于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名垂青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enggong/2978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