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方案(3)

赠汪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初读古诗,感知友情

  1、提读书要求,学生自由读诗。(请同学们打开书116页,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认清字开,读准字音,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不懂的字,请教同学或文中的小叶子,开始吧。)

  2、个别读。(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漂亮,谁能来展示展示?你能把古诗读通顺,不错,你的语音很标准,真行。)

  3、齐读。(想读的同学一起读吧。)

  4、认识生字

  (1)投影出示带拼音生字,学生认读、组词读。

  课件出示:乘 舟欲 踏 潭(带拼音的)

  (看,你们的动听的读书声叫生字宝宝吸引来了,你认识它们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咱给他们找个朋友吧!)

  (2)说说记字方法。(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这个方法好,你用部首表意法来记……)[边说方法,边解释字意,舟字穿插指导写字]

  (3)脱掉拼音认字词。

  课件出示:乘 舟欲 踏 潭(不带拼音的)

  4、写字

  课件出示:乘 舟(写在田字格中)

  (这些字中还有一个生字要求会写,乘字,举起手跟着老师写,我先写一个千字,横要尽量往上靠,再写一个扁扁的北,分布在竖的两边,撇和捺的书写位置要看好,让它乘风而上,展翅高飞。下面轮到你们展示写字本领了,乘、舟、汪别写一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提醒写字姿势])

  (5)评价。(这是++同学的作品,谁来夸夸他哪儿写得好?你真会观察,是个细心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多种识字的方法来学习。在写字过程中,运用联系生活的方法来指导,争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受告别之情

  1、齐读古诗。

  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孩子们,瞧瞧,这些生字太调皮,又跑到课文中去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得很流利,我略略听出了一些感情。)

  2、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放音乐](老师也想大声地,带上感情读一读,你们想听吗?轻轻闭上眼睛,听听,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3、学生说说想象的画面。(你真会想象,我仿佛看到了那送别的地面。)

  4、学习第一行诗

  (1)观察插图,

  课件出示:插图

  (你们看,图上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是从哪儿知道的?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读读这行诗吧。)

  (2)出示第一行诗。

  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也来读一读吧)

  (3)理解诗句意思反复读。(李白乘上小船干什么?那这个将欲行就是快要走了的意思对吧,他要和好朋友分别了,心情如何?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吧!读得怎么样?你也试试吧)

  5、学习第二行诗

  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1)正当李白依依不舍乘舟欲行之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说)

  (2)出示第二行诗,个别读。

  (诗中只用了七个字写你这句话,快读读吧!你的意外)

  (3)理解“忽闻”、“踏歌声”。(这事李白之前想到了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忽就是忽然,闻字呀,在字典里有这么几个解释

  课件出示:闻:①用鼻子闻 ②有名望的 ③听见

  忽闻的闻是( )的意思。

  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呢?李白忽然听见什么?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我设计穿插了对“闻”的理解,训练了学生品味诗句语言的能力。】

  6、感读诗句。

  课件出示:返回上一张幻灯片

  (忽然看到这样的场面,李白心情如何?)

  8、再次感读(李白就是这么厉害,一个字,就可以把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了,两行诗就可以记下一件事来,快来再读读吧)

  9、学习后两行诗(李白看着汪伦带着家人和朋友前来相送,不禁感叹——)

  课件出示:桃花潭图片和文字——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理解“一千尺”(用楼层来比较理解,潭水真的有一千尺吗?作者只是想写潭水很深,板书:水深??。)

  (2)理解“不及”(不及是什么意思?)

  (3)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填一填——桃花潭的水_______,

  但是_____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用你们对诗句的理解,填一填这题。学生填完,教师出示答案。是呀,难怪李白会说[学生读诗句]再请一位读,李白是这样想的,在诗里也是这样写的[学生读诗句]再请一位读,所以李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读诗句]板书:情更深)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再设计一个白话的“填一填”巩固了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名句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engwanglun/2700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