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九龄与六祖慧能的故事(2)

张九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泼墨施雨佛通天

  按照张九龄的提点,冯县令很快就弄到几双皮鞋和几双草鞋,送到七星墩的僧庐里施舍给几位僧人。果然,几个僧人当中真有一个,也就只有一个僧人是只接草鞋而不接皮鞋的,这个僧人就是惠能禅师。

  这下冯县令对张九龄这个小朋友可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万万没想到始兴这个山洲草县竟然藏龙卧虎,出了这等聪慧神童!

  此时的冯县令可顾不得想其他了,他虔诚地跪拜在惠能禅师的脚下,一定要请惠能禅师出山救民于水火。

  惠能问:“不知大人要贫僧效什么劳?”冯县令就述说始兴久旱无雨,百姓无法自救,渴望大师能够体恤民众的苦楚,赐以甘霖以济苍生,解救百姓之苦。

  被冯县令心系民生疾苦的真诚所感动,本性慈悲的惠能爽快地答应了:“既然如此,贫僧愿效微力。不知大人要的是上马雨还是下马雨?”

  冯县令问:“何为上马雨?何为下马雨?”

  惠能说:“上马雨就是上马即到,下马雨就是下马即来。”

  冯县令说:“哪种雨快来就要那种雨吧。”

  惠能说:“那大人即可回府,贫僧就在此作法。”

  于是,惠能吩咐众僧急急磨墨,不多一会,磨好墨汁一盆,惠能将墨汁当空一泼,顿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真个是:隆隆之雷浩浩风,倒卷江水倾虚空;鳞间出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层云中。

  惠能自得了五祖衣法后,佛义精进,佛教顿悟已臻化境,故求雨之法与众不同。常人求雨都是祭拜龙王、风伯、雷神和雨神,因为龙有司水布雨的功能,又是神的助手,而风伯纵风、雷神开道、雨神下雨。惠能求雨是直通天神,求助如来佛祖。所以他不用设坛作法,只一盆浓墨便可求取甘霖。

  说话间,天空风云际会,水龙、风伯、雷神、雨神一齐翻江倒海,随即倾盆大雨,铺天盖地。

  再说冯县令告辞惠能后,离开七星墩山门不远就急急跃马回府。果然,他一骑上马背,迅即风雨交加,下起了漫天大雨,他还没回到县衙就已经被淋得全身湿透了。这时他才觉悟到惠能说的“上马雨”是怎么回事。

  经历了这件事后,冯县令这个堂堂的地方父母官与小小年纪的张九龄竟成了忘年之交,行走甚勤,双方受益。

  幼年斗嘴成谶语

  当年,惠能隐居在七星墩修行之时,曾被始兴县衙冯县令为民求雨的诚意所感动,毅然作法施雨解救旱情。然而,施雨过后,惠能马上想到这件差事肯定是张九龄这个小鬼献的计谋。给每个僧人施舍一双皮鞋一双草鞋,以此来试探佛心真假,这等机谋见识,只有张九龄才有啊!

  此时的惠能喜忧参半,喜的是聪慧的小九龄已领悟了佛教精髓,并用巧妙的`办法让自己施雨,为一方百姓解除了干旱的威胁。这等人物,将来一定是个有大胸怀、大智慧的好官啊。可让他忧虑的是,七星墩这处隐居之所再也不能呆了。

  原来惠能隐居于七星墩修行,主要是为躲避佛教北宗弟子的追杀。因为尽管惠能投在五祖门下的时日不多,但他惠根很深,悟性极高,短短时日便领略了禅宗顿悟的真谛。后因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惊动了五祖。

  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大悟,便将顿教法门以及祖师衣钵传付给惠能。惠能禅师跪受衣法之后,问道:“法则既受,衣付何人(法我已经受了,将来这祖衣该交付给谁呢)?” 五祖回答说:“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若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禅师又问:“当隐何所?”五祖答道:“逢怀即止,遇会且藏。”临行前,五祖又嘱咐惠能:“以后佛法将通过你而大兴。你离开黄梅后三年,我将入寂。你赶快往南方走,好自为之。不要急于出来弘法。这当中你会有劫难。”惠能禅师再一次顶礼五祖,然后发足南行,不到两个月就到了大庾岭。

  送走惠能后,五祖告诉座下众弟子:“祖师的衣钵和法脉已经传到南方去了!”众人大惊,问道:“谁得到了衣钵?”五祖答道:“能者得之。”

  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大师在当时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现在竟然被惠能轻巧地得了衣法,他哪能甘心?于是秘密地陆续派了几十拨人马前往南方追杀惠能禅师,欲夺取惠能手中的衣钵,由此演绎出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

  为了避免不测,惠能禅师一度在岭南辗转隐居长达十五年之久。后来,因缘成熟了,惠能禅师才来到韶州曹溪宝林寺,开始了他辉煌的弘法生涯(这是后话)。

  惠能在七星墩僧庐来回踱着,思量行止:如今作法施雨,行踪已露,得赶紧离开,另觅藏身之地。

  不说惠能正在谋划离开,且说小九龄这天清早一起来,就吵着要母亲带他去见惠能大师傅,母亲问他为什么非要今天去呢,他说今天不去以后就很难见到惠能大师傅了。母亲本不信他,这小孩儿的话哪里信得?可小九龄说得玄乎,似乎话里有话。为了验证他的话是否灵验,母亲还是带他去了七星墩见惠能大师傅。

  张九龄一到,惠能就把他拉到僧庐偏室里:“小施主呀,你可把我害苦了。”

  从惠能的举动话语里,小九龄预感到事情不妙,他眨巴着一双聪慧的大眼睛,说:“大师傅呀,我长这么大了,平生最敬仰的人就是你了,我怎么会害你呢?”

  惠能是又好气又好笑:“你给县衙老爷出的什么鬼点子呀?”

  “什么鬼点子神点子?我只有人点子。”张九龄把脑袋一歪,假装糊涂地说。

  面对这个天真无邪的小九龄,惠能不忍伤他,说:“小施主,你聪明好学,天资很高,点子确实不少,不过你瞒得过别人可瞒不过我。”他想到自己与小九龄分别在即,又语重心长地说:“你这个贵人呀,以你的才学智慧,将来前途无量,高官厚禄你都视如粪土。但只可惜,你心肠太直,处事不够中庸,容易招惹他人妒忌。所以我看你将来顶多只能当几年宰相,做不了一世高官,享不了一世清福。”

  好个张九龄,年少气盛,把惠能的肺腑之言听歪了,想邪了,竟然毫不客气地对惠能说:“我看大师也顶多做个菩萨,大也就大到六祖,你也成不了佛陀!”

  谁能料到,世事如棋,幼年斗嘴竟成谶语。张九龄的结局被惠能说中,而惠能的佛缘正果也被张九龄言中了。

【张九龄与六祖慧能的故事】相关文章:

1.张九龄的故事

2.张九龄下棋的故事

3.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

4.解读张九龄感遇

5.张九龄 感遇

6.张九龄墓

7.望月怀古 张九龄

8.张九龄 望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jiuling/18455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