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朱自清《春》教学教案及反思(2)

朱自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二:朱自清《春》教学反思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如下:

  一、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

  师问1:在文中第三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草图”,你最喜欢哪一句话?

  生答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问2: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这写出了小草的哪些特点?通过哪个字或哪个词来体现的?

  生答2:“钻”字体现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体现了小草嫩绿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对“钻”与“冒”两个字进行分析,体会朱自清先生用字之妙。同时,对该句的形式进行恰当的分析,明确作者将叠词“嫩嫩的,绿绿的”放置句末,是为了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句式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师问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生答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教师对这一句话的朗读给予指导,请同学起来范读,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并进行点评。 最后,由对“春草图”的赏析,引发对如何写景的思考,注:平时多观察,抓住事物特征;字斟句酌;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根据赏析“春草图”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存在的问题:

  ①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动脑筋思考,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

  ②对学生的点评不到位,偏于形式化,如“很好”、“不错”。

  ③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④在学生自主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

  ⑤在以情带读,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中,时间安排过于仓促。

  解决的办法:

  ①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②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

  ③教师不断提高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合理的评价、有利的引导。 ④关注班级存在差异的各个群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⑤语文,重在语言的品读,而诵读是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1606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