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朱自清散文风格与人格(2)

朱自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中期:抒写心声

  朱自清中期的散文创作,一改往日的借景抒情,走上了追忆之路。文字也由优美、典雅转向质朴、清峻,而富于口语味。在“五四”以后众多流派的散文中,从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奠定了朱自清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一组自叙性散文,充满至情,表现了作者对亲人、友人的爱。他从身边所见、所感中捧给读者一颗真诚的心。

  《背影》是作者的成名作,以其真挚的拳拳之情及深蕴在父亲心中的那种老牛舐犊般的亲子之情感动了几代人。彼时正值祖国遭难,父亲失业,家境窘迫之时。“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储钱办了丧事。”父子在这种境况下见面更生几分凄凉、悲伤。临别父亲又从拮据的手头拿钱给儿子买来橘子。作者抓住一瞬间的强烈感受,几经闪回抒写,再三感叹吟咏,充分表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慈爱和儿子对父亲无限感怀的深情。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

  在《给亡妇》中,朱自清以淡淡的语言、娓娓的叙述,倾诉了对亡妻的爱恋、敬重和思念。这种感情与细节的叙述取得了内在的融合,真正做到了寓情于事件之中。《文心雕龙》有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乃文之本源也。”朱自清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十二年,他没有点滴不遗地抄录一切生活琐事,而是沙里淘金地选择最有意义、最能表达感情的细节,表现亡妇为妻为母的完美人格,抒发了难言的感激与悼念深情,以细小处见真情,以平实的叙述中掀起情感波澜。

  在《儿女》中则抒写了对儿女之爱。作为五个孩子的父亲,作者深为负担之重而苦。人到中年,更愧疚以前未能好好做父亲,深悔昔日对孩子的体罚和斥责,思索对儿女的教育之道,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为父者对儿女的无限挚爱。“只为家贫而成聚散”,作者愈是追悔自责,其骨肉至情则愈见深切。行文以日常口语娓娓叙说,读来亲切有味,勾画儿女情态生动欲活,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朱自清先生的人生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1931年的欧洲之行实谓“文化之旅”。他的两部集子:《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是他严肃创作态度的绝好证明。文中他不写“身边琐事”,也不写浪漫的异域感,而是客观地描述欧洲国家名胜古迹,谨慎地介绍西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他为文认真负责、严谨不苟的态度,我们从他的“序言”中可窥一斑。“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极少说到自己的地方。这是有意避免的。一则(对欧洲艺术等等)自己外行,何必放言高论;二是这个时期身边琐事说来到底无谓。”对各国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客观描述,“用意是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这足见先生为文为人的认真负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2878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