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4)

朱自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月色》

  作者在写荷叶时,把“高出水面田田的叶子”比成“亭亭的舞女的裙”,不仅写出了荷叶之“态”、之“色”,也赋予荷叶以情,似乎荷叶就要翩翩起舞了。

  2.通感和联想的连用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从表面上看,这些比喻都没有合常理。“清香”怎么会像“歌声”呢?月光下的“荷塘”像一“梦”,也令人惊讶。 把“光与影”比喻成“名曲”,更使人觉新奇。但读者如果仔细揣度一番,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生妙笔的神奇之处。以第一句为例:“清香”是断断续续的,“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也是隐隐约约的,这两者都有幽雅迷离、疏忽飘渺的韵致,作者抓住的正是两者的神似之处。因此,这些通感手法的运用,在“无理”之中蕴涵着者匠心独运的精妙。作者是运用通感和比喻的手法造成感觉的转化,创造出鲜明的形象美。但感觉的移动是联想所起的作用,正是联想把沁人心脾的荷香同悠扬飘渺的歌声联系起来;把光影朦胧的月色与小提琴的美妙琴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较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享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3716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