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荷塘月色》兼究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之由(3)

朱自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它寓存在“江南采莲图”中。

  又一个“忽然想起”,作者的心灵从“荷月世界”来到“江南采莲”。一幅“江南采莲图”是作者笔下理想世界的意象化。在理想世界里,人类的心灵首先应是无忧无虑的,于是我们在这个世界里首先看到了一群少男少女(“妖童媛女”)。以少年男女作为自由心灵的承载体,绝不是作者“忽然想起”随手拈来的。我们知道,人生中烦恼最少、最无忧无虑的当属少年时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也。在理想世界里,人类的心灵还应该是快乐幸福的。“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情窦初开,幸福莫名。在理想世界里,心灵与心灵更应是相通相惜、相亲相爱的。“采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者,怜也。怜即是爱。“江南采莲图”,就是作者所追寻的无忧无虑、自由幸福、相亲相爱的理想世界的化身。但这一世界又显得可望而不可即,可想象、可远观而无可置身,是每个现实世界的人“无福消受”的,只能在想象中过把瘾。

  对心灵而言,想象又何尝不是“栖居”的一种方式呢?

  夜走荷塘,朱自清先生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穿越了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荷塘月色》还以清晰的行文脉络,揭示着心灵的游走轨迹。请看下面这张《荷塘月色》思维路线图:

  “想”是心灵之足:两个“忽然想起”(“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连通了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结尾再用“这样想着”返回现实。“荷月世界”心灵可以“(暂)且受用”,理想世界却是心灵“无福消受”。文中第三节有句话在行文中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显然,“冷静”与“独处”是对荷月世界而言,“热闹”与“群居”是对理想世界而言。这两方面都是现实重压下疲惫心灵所渴求的,都是消除心灵烦恼和苦难的途径,因而都为作者所“爱”。尤其是后者,更为作者所向往。不用说采莲“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就连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作者亦感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话语中分明有一种欲求“热闹”而不得的怅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3742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