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醉翁亭记》艺术特色(3)

醉翁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平中寓情,奇明主旨

  景奇在于烘托意境奇。分析这篇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佳作,应把思想内容的分析与结构写法的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文章从山出泉,从泉出亭,从亭出景,从景出人,从人出乐,脉络极其分明。开篇以山落笔,然后道出泉、亭、景、人这些日常之所见,本不为奇,然作者写这些自然之物却寓有用意,仅以课文第三段而论,在这幅游乐图中,普普通通的滁人一呼一应,老少往来,歌声唱和,如此兴高采烈的场面,实为作者励精图治下滁人生活安定富足的真实写照。在这种安闲丰足的背景下,太守与宾客出游而不事铺张,不讲排场——鱼、酒、肴、蔌俱取之当地;行酒令、投壶、下棋而无丝竹管弦之贺,实在难能可贵,于此反映了作者“饮少辄醉”的真正原因不在酒,而在滁人“安此丰年之乐”,自己亦能同其乐也,至此,文章的主旨可谓不说自明了。当然,“与民同乐”是全篇的主旨,但我们也应看到作者由于政治上遭到贬谪产生的复杂抑郁的心情,他纵情山水决非其本意,而仅是以此从侧面显示自己治下政治清明的景象,表达他“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可见,太守纵情山水不是消极遁世,而是其励精图治后“与民同乐”的欣慰之为。

  五、语言出色,格调清丽

  《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 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首先,《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例如 苏轼在著名的《 后赤壁赋》中写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词。又由于作者用词精当,词句的概括内容很广,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变成稳定性强、规范性高的成语,发挥了它们的引申意义。

  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晶莹润畅。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例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林、岩、晨气、暮霭,均是山间习见之物,以此下笔,切景切境。同时,“出”“开”联属,“开”是“出”的后果。“归”“暝”联属,“归”是“暝”的前提。动词的出神入化,互为因果,使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即。又如写四季景物,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贴。再如“树木阴翳,鸣声上下”,前句写色,后句传声,兼声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现无遗。还如“有亭翼然”,仅譬一喻,亭的形状、风貌便画出来活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滤沏文词水分,浓缩语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只字足敌万语,达到妙造精工的地步。

  再次,《醉翁亭记》的语言抑扬抗坠,铿锵悦耳。全文几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他安排了不少对句,使句式整饬工稳。

  作者虽受骈文影响,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创造,融化到笔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矫饰。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

2.《醉翁亭记》《喜雨亭记》比较阅读答案

3.《醉翁亭记》原文及内容赏析

4.《醉翁亭记》写作背景及中心思想

5.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心思想赏析

6.《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7.《醉翁亭记》之醉翁亭

8.《醉翁亭记》原文 欧阳修

9.《醉翁亭记》详细注释

10.欧阳修《醉翁亭记》字词知识点梳理归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uiwengtingji/514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