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写含有比喻的成语(2)

成语大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步调一致

  拼音:bùdiàoyīzhì简拼:bdyz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行动一致

  解释: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例子:两小小组配合默契,~,任务完成得很好。

  谒后语:

  谜语:齐走;踏歌行;跳集体舞

岸谷之变

  拼音:àngǔzhībiàn简拼:agzb

  解释: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暗度陈仓

  拼音:àndùchéncāng简拼:adcc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解释: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暗箭中人

  拼音:ànjiànzhòngrén简拼:ajzr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解释: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出处: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八方风雨

  拼音:bāfāngfēngyǔ简拼:bffy

  解释: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出处:唐·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八字没见一撇

  拼音:bāzìméijiànyīpiě简拼:bzmjy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解释: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扒高踩低

  拼音:bāgāocǎidī简拼:bgcd

  解释:扒:攀援。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出处:《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财竭力尽

  拼音:cáijiélìjìn简拼:cjlj

  解释:竭:完,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出处:汉·古永《黑龙见东莱对》:“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

唱筹量沙

  拼音:chàngchóuliángshā简拼:ccls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

  解释: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抽薪止沸

  拼音:chōuxīnzhǐfèi简拼:cxzf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释: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例子:~,剪草除根。(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

从善如登

  拼音:cóngshànrúdēng简拼:csrd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学好很难

  解释: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吃里扒外

  拼音:chīlǐpáwài简拼:clpw

  解释: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捕风捉影

  拼音:bǔfēngzhuōyǐng简拼:bfzy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事实根据

  解释: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例子:对于~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谒后语:飞机上张网

  谜语:摄影师

匪石之心

  拼音:fěishízhīxīn简拼:fszx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解释:比喻坚贞不渝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拼音:dàobùtóng,bùxiāngwéimóu简拼:dbtbx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志不同的.人不能一起共事

  解释: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丁公凿井

  拼音:dīnggōngzáojǐng简拼:dgzj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语言传来传去而失真

  解释: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鼎足而立

  拼音:dǐngzúérlì简拼:dzel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圆形有三足两耳。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独来独往

  拼音:dúláidúwǎng简拼:dldw

  解释: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出处:明·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chengyu/22608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