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饮归亭记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

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参考答案

  4.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D项,整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汪君急切地投身于教射”,这里的“汲汲”应理解为“急于得到“急切地投身”。

  5.B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

  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语段中的“所以”和“亦”等。

  6,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A项“教导青年骑射”与原文不符,原文没有提及“骑”;“请我作记命名”,原文只提到让我“作记”,未提及“命名”之事。。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缺”“属”熄”。第(Z)句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固“兼“治”。

  答案:(1)射技到了三代后衰落,君主治国政策不完备,礼乐这一类事物相继消损殆尽,射礼也都消失了。

  (2)然而天下能做大事的人本兢可以兼顾小事,没有小事不能处理而能处理大事的人。

【参考译文】

  金溪县尉汪遘,担任县尉三个月时,拆除了他家的四面墙作为习射之亭。已经建成,在这里教导青年射箭,而命名这座亭子叫饮归亭。他写信寄到临川,请我作记,多次请求被我拒绝后还没有停止。我的话哪有什么可以值得赞许学习的?汪君白白对我寄予厚望了。既然不能推辞,就作记道:

  习射这件事已经很久远了,它的前身是用礼乐来分辨德行高低,《礼记》所说的宾射、燕射、乡射,大射的“射”就是射技;射技以力量为重而崇尚技巧来树立习武的风尚;《礼记》所谓四季教导青年射穿铠甲的“射”就是射技。古人希望国家和谐,就先兴起札乐射技,而用弓箭来树立习武的风尚,也不会被官吏废除。射技到了三代后衰落,君主治国政策不完备,礼乐这一类事物相继消损殆尽,射礼也都消失了。到了这之后,天下安定,国家平安无事。古代帝王的礼节仪式都还在,要推行并不困难。然而从秦汉以来一千多年,这些礼

  仪困厄闭塞,只能在六艺这些文章里看到,而没有被奉行,被那些草率而简略的礼仪超过了。于是争斗夺取滋生而用战争擒拿攻占一类方式普遍出现,而强弓快箭的精巧技艺的推行不得已废除,难道不是因为时势么?

  现在汪县尉教导射技不能跟礼乐相比雨重在技巧与力度,学的人虽然少,但是旌旗镯鼓,矛、戟、弓、剑、戈五种兵器,去熟悉它们的锋利,和行走止步疾缓的节奏,都应该有方法,所以汪遘教授的不仅仅是射箭啊。他幸运在生活于国家安定之时,得以安逸地卫护辖区镇守百姓。要是不幸生活在杀人越货,惊扰民间,而相互追逐于深山峡谷阅的时候,就要顶着早晨黄昏,蒙着露珠雾气,奔赴危险之地,不回避利箭、石块、沸水、烈火的危难,出兵千里之外,与敌人恶战,那么平时能不告诉他们如何应对么?现在建造这座亭子是用来教导青年的,汪遘又认为古代军队凯旋后必定套在庙堂宴饮,以此来纪念胜利。现在庙堂废弃后并没有设立,也希望青年们胜利归来时就在这里宴坎,于是用“饮归”命名刚刚建立的射亭。汪君的志向,跟他的职位可以说是一致啊!

  有的人说汪君是一介儒生,县尉这个官职又是文官,用礼仪道义禁止盗贼应该可以止住,而他竟然学习格斗而喜好胜利,这样正确么?治理百姓本来不能不文武兼施,而在府堂上给予恩惠,穿冕服插玉笏,使士兵变得跟平头百姓一样,作奸犯科的人不再扰乱社会,本来也在于他们而不在于施政方式。然而天下能做大事的人本就可以兼顾小事,没有小事不能处理而能处理大事的人。所以汪君急切地投身于教射,不在意他的官职卑微,这难道不是有志向的人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1236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