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元史彻里帖木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

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参考答案:

  1.(3分)A 除, 任命官职。

  2.(3分)B.(A.①为:成为。②为:替。B.①②中的其,都是他的意思。C.①以:凭借。②以:因为。D.①之:动词,去,往,到。②之:助词,不译。)

  3.(3分)C.应当是看到驿馆中宴请考官,彻里帖木儿心中颇为不平。

  4.(3分)D.

  5.(4分)

  (1)朝廷赏赐非常丰厚,他都分给将士(赏赍翻译正确1分;悉1分)

  (2)不久召他回朝拜为御史中丞,朝廷大小官员无不怕他(寻翻译正确1分;惮翻译正确1分)

  6.(4分)行事果断 勇于担当;不拘一格,治军严明,体恤将士,廉洁自律(意思对即可)

  7.(4分)评分参考:彻里帖木儿、伯颜认为举子多以贪赃而身败名裂(1分),且彻里帖木儿在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时科举考试,在馆驿盛宴招待考官,内心颇为不平(1分)。而许有壬认为若废科举,天下人才必然抱怨(1分),且科举未行之先,御史台中因贪赃而受罚者无数,不能说贪赃尽出于举子。(1分)

附:译文

  彻里帖木儿,姓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自幼沉着,胸有大志,早年入宫为禁卫亲军,后升为中书直省舍人,拜监察御史。右丞相帖木迭儿执政,握生杀予夺之大权,人们无不恐惧。彻里帖木儿却敢于与他对抗,指责其一切奸诈行为。帖木迭儿一心想中伤他。山东大水,盐课多有亏损,朝廷任命彻里帖木儿为山东转运司副使,仅数月,所亏盐课皆如数补济。转任刑部尚书,京师豪强都怕他,不敢犯法,而无罪被拘留的人多被释放。

  天历二年(1329)拜中书右丞,不久又升为中书平章政事,后又出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水清,地方认为是祥兆,要上报朝廷。彻里帖木儿说:我只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这才是祥瑞之兆,其余何益于百姓?这年闹灾荒,彻里帖木儿提出赈济灾民,其僚属认为必须先由县上报给府,府上报于省,省上报朝廷。彻里帖木儿说:如今饥民死者已多,还要拘于平常的程序,往复要几个月,那时能存活的百姓就不多了。这是地方官府畏罪,使百姓抱怨朝廷,我决不这样做。先开仓赈济,然后上书请专擅之罪。文宗不仅不罪,而且十分高兴,赐龙衣、上尊。

  至顺元年(1330),云南的伯忽反叛,彻里帖木儿以知行枢密院事领兵讨伐,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所过秋毫无犯。平叛后朝廷赏赐甚厚,他都分给将士。班师回朝时,自己只有日用行装。

  回朝后任上都留守。上都官府买商人的东西不给钱,故来上都经商的人无盘缠回家,甚至有饿死冻死的。彻里帖木儿到上都后,将此等情形上报朝廷,朝廷令出钞四百万贯来偿还给商人。后调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为政严厉,官吏不敢胡作非为。不久召他回朝拜为御史中丞,朝廷大小官员无不怕他三分。

  当初由于彻里帖木儿在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时,举行科举考试,看到在馆驿盛宴招待考官,内心颇为不平,故回朝入中书省把废科举列为第一事。至元元年(1335),拜中书平章政事。他首先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把对太庙一年四祭改为一年一祭。监察御史吕思诚罗织一些罪状弹劾他,顺帝不理会,仍令彻里帖木儿署理中书平章政事之职。这时,废科举之诏已拟定,只是尚未加盖皇帝玉玺,参政许有壬坚持不废科举。太师伯颜对有壬大怒,问许有壬:你这个谏官是冲着彻里帖木儿来的吗?许有壬说:若废科举,天下人才必然抱怨。伯颜指出,举子多以贪赃而身败名裂,并认为科举制妨碍了蒙古传统的选官之法。有壬辩解说:科举未行之先,御史台中因贪赃而受罚者无数,怎能说贪赃尽出于举子?不能说举子中无贪赃者,但比起来还是少一些。并举出事实说明科举并未妨碍传统选官之法,二人反复辩论不已,伯颜虽心中已同意许有壬的意见,但废科举之议已定,不可中止,只得以温和语言来劝解许有壬。

  彻里帖木儿曾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是蒙古语,意为彼。又曾将妻弟阿鲁浑沙之女为自己的女儿来向皇帝请求赏赐珠袍等物。于是大臣们又弹劾其罪,因而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人称快。最后,彻里帖木儿死于南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2733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