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雪》阅读答案(2)

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春雪阅读题目

  (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笔触细腻而生动,叙述了李老汉盼望儿孙回家过年却希望落空的故事,情节简单,平铺直叙。

  B.小说开头写村庄,着力突出它的“静”,折射出当前农村凋敝衰败的社会现象;写李老汉,突出他“孤独落寞”,折射出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渐削弱的现实。

  C.文中写李老汉的儿子“怀根”春节不回家过年,这表明文章主题实际上是批判以“怀根”为代表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体恤老人的社会现实。

  D. 本文在 写法上将现实与过去交织,采用对比、虚实结合等手法凸显人物形象, 独具匠心。

  E. 本文以“春雪”为题,但第六段、第八段才提到“雪”,特别是第八段的“雪”显得荒谬唐突,可见作者行文布局缺少条理性。

  (2)小说中画线处都写到风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

  (3)小说中的“李老汉”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写“春雪”有什么用意?请从标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的角度加以探究。(8分)

  春雪阅读答案

  (1)(5分)B、D 答B给3分,选D给2

  分,选C给1分(C说法片面绝对),答A、E不给分(A情节设置很讲究铺垫伏笔。)

  (2)(6分)①第一处写风筝,描写了一幅欢快动人的幸福画面,反衬出李老汉的孤寂悲哀。第二处写风筝突出李老汉听说儿孙春节不回家后的失落伤感。(2分)

  ②两处写风筝形成对比,将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与李老汉丢风筝的失落形成对比,突出李老汉的失落、伤感、孤寂。(2分)

  ③第一处写风筝为第二处写风筝作铺垫,并前后呼应,正是孩子们放风筝很快乐,后文才会出现给孙子糊好的风筝,使得小说行文顺畅,无突兀之感,并结构完整。(2分)

  (3)(6)①内心孤寂惆怅。小说中李老汉心里孤独落寞才沿着小路走了出去。第一段中直接叙述“村里年轻人最多时,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寂寞的时候。”

  ②重情,深爱家人。李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并且想累死去陪老伴;李老汉整整半年都希望见到儿子和孙子,早早地给孙子糊好了风筝。

  ③坚强,有苦全自己扛,不愿求人。李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拼命地干活,硬是将那段时光撑了过去。自己内心极度思念儿孙,却不找人倾诉,独自出门。

  ④能干,手巧。李老汉能糊风筝,并且会画出可爱无比,神采奕奕的小燕子图案。(任答3点即可)

  (4)(8分)①标题:春雪既指春节的雪,也暗指李老汉每逢春节压在心头的“雪”,春节儿孙不回家的烦心事压在李老汉心头,如雪一般凄冷。

  ②人物形象:春雪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氛围,烘托出一个孤寂落寞的空巢老人形象。

  ③情节设计:将眼前与过去勾连,现实与幻觉交织。年后李老汉出门所见是现实,儿子出生时种槐树、妻子死后是过去,听到儿子的说话声及尾段的雪是幻觉。这样写使情节有波澜,富于变化。

  ④主题:春雪暗示主题。春雪原本是春节的雪,“瑞雪兆丰年”,但这场雪未必给李老汉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反而是满怀的希冀变成难言的凄凉。借春雪反映当前随着社会工业化发展,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迫于生计,传统的过年回家“团聚的意识越来越淡漠,村里老人孤独寂寞,唯有思念陪伴的社会现实。警醒我们重视乡村衰败,乡村传统文化消弱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每点2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3423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