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阅读答案(2)

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首词以经过人家的废园为题,采取象征寄托的手法,寓情于景,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开辟了一个新境界。起句“漠漠春芜春不住”,广漠的园地上一片荒芜的萧索,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不正是当时“天朝盛世”已春去无踪的缩影吗?“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而那些“藤蔓”——昏庸的王公大臣及其帮闲文人,却处处牵制,阻碍着维新改革者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那些国事蜩螗浑不管的官僚们偏解粉饰太平,酣歌曼舞;那些“藤蔓”随风摇摆,偏解作阻碍行人的“舞”;那蔓草的群魔乱舞,对改革维新者作张牙舞爪之“舞”。词人已是悲愤填膺,以纵横驰骋的笔势,怒斥群丑了。联想到词人辞官离京之前,某权贵使用流言蜚语的阴险手段,对他进行的陷害,真似“蒙蒙扑面皆尺絮”。而词人此时的情怀,亦如贺铸《青玉案》词中所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下半片的“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与放翁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蕴相同。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培护,无人欣赏。突出了它独立荒园,孤芳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不合时序,只能枉有痴情,在词人“花开不合阳春暮”的深沉喟叹中,我们犹听到他一往情深地吟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听到他激越的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阳春”已暮,必然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明。龚自珍二十二岁时作的《金缕曲》中曾强烈表示不愿做雕虫小技的匠工:“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他不是早早愿意“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甚而去草野伴青灯,他的使命感,责任心是被现实剥蚀掉的。“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后来他在《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中抒述的这番心声,正印合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这个痛苦的判断。  龚自珍词在艺术手段上多用微言大义的议论和象征寄托之法。这首词中,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象征比喻色彩强烈。寄托畅朗而不隐晦,是龚词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44092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