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政法理论与法学方法》阅读题和答案(2)

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法官或法学家的判断,不能情绪化或恣意为之。还有下列因素是贝氏所未讨论的:法官受诉讼审级的制约或合议形成法庭意见而非一人独断独行,至于学者的见解原本就是不具拘束力之公共论坛中的一种声音而已。

  贝提以具体个案为例,他认为有两个步骤:首先,确定现行法律规范所欲保护的利益;其次,在欠缺可供裁判采用的法则时,就应以先前所讲的补充方式获致裁判所依据的法则。法律的原始意义是主体,现时的个案构成要件事实是客体,这时不是硬将主体配合客体,认为这样就可保持主体的原意不变。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的,须是客体趋近于主体,因为客体是反映不断变动中的法律生活之现实,应纳入法律适用的功能范围之内。至于法规客观上能符合并反映因变动不居之社会生活的事实关系,正有赖于诠释学了。

  1。下面不属于法律诠释方法功能的是

  A。发现真理 B。主体与客体相符合

  C。 主客两者调和一致 D。认知

  2。下面对于“历史解释”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解释须从历史的原著者中获致单纯的知识

  B。历史解释须以语言学方法来获致单纯的知识

  C。历史解释可以考虑现实的需要,实现补充性的解释功能

  D。历史解释是发现立法者内心的意思或评价

  3。下面关于法律解释目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寻找法律的原意 B。将法律条文的原始意义加以重组

  C。让法规接近事实,以保持立法原意 D。实现社会共同生活的工具性目的

  4。法官行使解释权,容易产生情绪化或者恣意为之的弊病,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这些弊病受到一定的约束。这些因素中不包括

  A。法律解释的基本价值 B。诉讼的审级  C。合议形成的法庭意见 D。学者的见解

  5。下面关于补充性解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补充性解释功能可以通过历史解释实现 。

  B。补充性解释是一个法规适应事实的过程

  C。补充性解释容易产生恣意为之的弊病

  D。补充性解释可以将变动的法律生活事实纳入法律适用范围试题答案:

  1—5 ACDDA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yuedudaan/5287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