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节的作文1200字(2)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自古至今,春节的历史虽不及中秋节的源远流长,也不及它的情感如此丰富,但春节也是一个国之大节,含有着令人神往的意义、内涵的新年伊始节。

  春节是开始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仪式,在这一天,就是人们的过小年,要把灶神等各大神仙送上天宫去报告玉皇大帝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情况,以便大帝决定他们来年的运势。而在除夕那天晚上,我们就相当于一次“死亡”,要把一年中的所有烦恼、所有痛苦都忘掉,而大年初一则是我们的一次“重生”了,这就相当于一次净化仪式,而我们每年必做。春节是终止于元月十五的元宵节,等过了这一天,人们就要照常工作、照常生活了。

  对于这万人瞩目的春节,古时的人们不亚于现代的中国人民对它的热爱、对它的兴奋、对它的欢迎。不仅有大唐盛世中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它的万象更新景象的描绘;也有游子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中的思乡之情;还有现实主义诗人苏轼的“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的勉励自己惜时如金的决心;更有一代爱国名人文天祥的“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的寂寞与悲凉。

  春节所赋予中国人民的新希望是无可比拟的,经过了一年的勤劳奋作,人们已经疲惫不堪,但就在此时,春节出来执行了它的使命——让人们在已经没有兴趣对干活的`时候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它就像一架精巧的传统乐器,发出优美的音乐来拉回人们的精神;它就像一瓶清甜的山中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希望种子;它还像一根车轴的起始点,载着人们向前方坚定不移地行使。

  随着时间的演变、时代的进步,春节渐渐地变了样,变得不再是人们的狂欢夜,而是一个抢红包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放鞭炮被禁止,说是会伤害到人,但没了鞭炮的年还叫年吗?社会现代化、社会科学化使得传统的春节文化几近丧失,就连贴春联也是有碍市容,这对吗?中华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纵使会伤害到人,那可以选出一个安全的地点供放啊!难道春联——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也算有碍市容吗?

  一个又一个的春节过去,一年又一年的新春迎来,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希望,也带来了崭新的另一个轮回。

  传说中,是因为虞舜在公元前20xx多年的上古时期成为部落联盟的王,他带领人民对天地进行祭拜仪式,祈求上天保佑人民平安。于是这一天就被人们当作年首,即新一年的第一天。到了后来,这就发展成了现在的春节。

  新一年的灿烂的阳光照进了红格的中国窗纸,焕发出特有的中华文化气息,红鞭炮、红包、红年画、红春联,这些似乎是一开始就有了的传统物品,给予我们多少对春节、对中国经久不息的璀璨文化的感慨。

  在春节,人们情感甚至比中秋还要丰富,因为中秋大部分都是思乡的情绪,而春节,它既包含着对来年的期望,又有着对时间的珍惜。除此之外,它的习俗也是多的数不胜数。

  即使是在近代,在战争纷纷的年代,春节的魅力也依然不能损减一分。在北京四合院时代,踩岁是一项特别流行的春节活动,每当我想到这里,也不禁感慨万分。虽然现在四合院已被高楼大厦代替了,踩岁这种活动也差不多销声匿迹了,但其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文字的魅力——碎与岁——与中国人民想象的丰富。无论是在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中;还是在丰子恺先生的《过年》中;亦或是在梁实秋先生的《北平年景》中;都少不了对那个年代我国春节的热闹与文化表现。

  春节,一个新年伊始的节日,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希望,给予我们新春的活力,红色的能量!

春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春节期间,我来到了上海,这个著名的大城市,在这儿,曾经是呼吁风云的时代,这座大城市,又和我们生活的沿海城市有什么不同呢?它又是充满了怎样的年味呢? 我们来到了最具老上海味儿的地方——豫园,也不说是人山人海,只要你一个不小心...

  等待小生命的诞生是激动人心的;等待某种结果的揭晓是紧张的;等待某部影视作品的开播是急噪不安的。等待的感觉就好象度日如年,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有耐心。听着声声爆竹,看着朵朵烟花,人们都在等待着另一个得开始。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日日盼望过年。除夕一到,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忙起来,我家更比别家忙。从我记事起,除夕那天,我家一大景观就是父亲写春联的热闹场面。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全村人几乎都请父亲写春联,父亲也高兴,有求必应。

  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生机,新年新机遇,新年新契机,新年新希望,新年新业绩。新业绩开创新生活,新生活定有新运气。祝你猴年好运、新年大喜。新年许下心愿,朋友传递祝愿,幸运心甘情愿,开心自觉自愿,幸福一厢情愿,猴年如你所愿,事事...

  过年了,过年了!早就盼望着过年。新年老人带着欢乐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脸乐开了花。过年了,大家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啊,多么的美啊!天上顿时开出了一朵光彩夺目的鲜花,天空被染的格外耀眼。

  春节期间,我和爸妈到爷爷奶奶家过年。吃饭时,奶奶端上了美味可口的年糕。我心一急,连手都没顾上洗就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我最喜欢吃年糕了)。

  “嘭!”“啪!”“噼里啪啦!”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与烟花声争先恐后地钻进了我的耳朵。我迫不及待的跑到了阳台上。啊!那鞭炮与烟花,把夜空照耀地如白昼一般。那月亮、繁星,都黯然失色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20178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