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学作文1200字(2)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3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另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非常小,生活条件不好,却非常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非常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他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非常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觉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吧。

  有一人,他穷的落花流水,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非常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主人认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像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但他好像非常明白的样子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就开始吃喝嫖堵,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非常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他的儿子以为父亲在说胡话,就没当回事。可他穷的不行了。家里只有这个神像值钱,就把他卖给了马夫。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挣钱,才能富裕起来,不能靠别人。

  还有一个故事——《驴和马》,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总是发生战争,所以,人们家里都要养一匹战马,准备在战争的时候骑。

  一个年轻人,养了一匹非常好的战马和一头非常普通的驴,战马每天都吃的非常好。而驴天天干重活不说,吃的也不如战马。驴不明白,就问马:你为什么吃的好,还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却非常累?”“我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头驴都是要干重活的。”驴不说什么了。不几天,又要发起战争了。战场离这个年轻人家非常近,年轻人骑着战马去打仗了。驴跑去看,他看见所有人都在打仗。这时候,他的主人被别人砍死了,马在他身边非常难过。敌人看不过去,把马也砍死了。驴回到家,伤心极了,知道主人为什么对马这么好了,它也不计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后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危险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艰苦但却可以平安无事。

  伊索寓言真有趣!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和写作既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但仍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用心去读,没有真正理解;二是没有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写作过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导,以人性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读与写的内涵在默化中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读”和“写”的关系也决不是简单的“吸收”和“倾吐”的关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在巨著《红楼梦》里不仅塑造了大量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而且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黛玉教香菱做诗就是启人深思的一例,黛玉的教学过程大致有如下几步:一、精讲写诗的要领。形式虽然重要,但不拘泥,二、指导阅读。她让香菱读王摩诘五律一百首,老杜一二百首七律,李青莲七绝一二百首。要求是“细心揣摩透熟”三、不明白要问。四、讲究讨论。在香菱读中有疑问时,黛玉鼓励质疑。香菱的诗写成后,黛玉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五、规定具体内容进行练习。六、修改重写,鼓励她放开胆子去写。黛玉是一位高明的教师,她抓住了教学的关键,正确处理了读和写,讲和练的辩证关系。读是写的基础,读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写。黛玉对阅读的指导具体而有计划。她不仅给学生规定了读的范围、篇目,而且反对死读,以提高读的质量。让学生读到“会心”那样的境界,才让动手去写。在写的过程又不忘读,这就是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这是培养读写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办法。香菱最后确实写出来了较好的诗篇,感谢曹雪芹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作文教学的范例。

  不论语文教材将来怎么改,读和写总是不能脱节的,尽管读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写,但读和写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大量的阅读为基础是不行的。.关键是怎样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教师关于读写的设计,要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精当准确地点拨指导,特别是让学生大胆作文。艺术化了的黛玉教诗不止启示我们必须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还告诉我们要注意模仿,在模仿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多读,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吸收快,多读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首先是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无疑教材就是这样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其次是富含优美的句子,便于学生积累的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类的阅读积累,能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库。总之,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方能使小学生读写能力稳步提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33066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