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学作文1200字(2)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3

  年,不知不觉的来了,小年走过四九,大年牵着五九一路走来。又到了过年的时候,可这些年总是找不到小时候过年的感觉。年还是那从正月走到腊月尽头的那个年,就是淡淡的没有小时候对于过年的企盼。小时候总是盼着早点过年,年是一身新衣服,年是一双新窝窝,年是一顶护耳的棉帽(或着栽绒的火车头),年是一张张毛票的压岁钱,年是临近年根浓浓的香味和初一一大早寒冷的天里一碗碗热气腾腾飘着肉臊子馋人的旗花面还有一直到已正月十五前不断的肉香。

  走过岁月,走向天命,其实真正的浓浓的的纯正的家乡年节也就过了不到二十个,再早的'不记得了,中间因各种事耽搁了,过了的也渐渐在记忆中模糊。小时候的年总是在冰天雪地的世界中热热闹闹地过着。印象里在寒假里基本除了作业就是帮着大人们收拾屋子,老家叫扫灰、刷房子,一年没有好好清理的住房、厨房,在只气好的时候早早吃了早饭便是彻底地清理。劈柴搬煤就是给蒸过年的馍头、包子和煮肉备燃料。

  印象里年前从腊八的前几天就忙碌开了,先是腊八饭,再就是各种年货的采购,一点一点往家里置办,一直到除夕的上午有些地方还有摊点和采办年货的人……

  除夕的下午,过年的一切准备停当了就是贴对子、门旗换窗花的时候(早些时候家里的门是对开的双扇木门、窗户也是对开的双扇,为白天透光另有一个十六或九分格的木格子贴上一整张白纸,既透光又挡风,每一个小格子再贴上不同颜色的剪纸或人物或植物就是一种装饰和喜庆,也有留一两个小格只贴上镂空的剪纸不需白纸打底,这样便成了向外的瞭望孔!

  讲究的人家会在院子里供上平日里不供的从灶王爷,两边对子,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以求保佑全家安康。还有什么井王爷一类的大都记不清了。多数会在堂屋把一种叫yong的屏幛挂起来,下边置供桌,点心、水果,香火蜡烛,上面按辈份标注已经过世本家先祖,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以后,日日上香换供品。

  黄昏时分家家户户专人到祖坟烧纸钱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这个时候村外的路上人来人往,坟地里烟火缭绕。天慢慢黑了,村里还有前后左右的村子便会此起彼伏响起辞旧的炮声。

  那时候,放炮也是有讲究的,人们有意无意抢一个先,她声一响就说明这家已经准备停当就剩下吃年饭了。

  说到放炮,那可是孩子们的最爱。过活好的人家会准备的多一些,鞭炮几挂上千头、大炮若干,有些人家还会准备上天猴(就是二踢脚),那是很体面的。每当有炮声响起,小孩们会三五搭伙跑去看热闹,顺便捡些没有以燃响的单个炸飞的鞭炮自己玩。遇到瑞雪兆丰年的除夕,那雪总是挡不住炮声的吸引力。

  初一一大早,每每被争先恐后迎新的炮声噪醒,新年来了!那时候年龄小,村子里也没有太多的约束,主要是随意地玩,吃饭不必操心,家家都有现成的吃食。放炮、捡炮成了上心的事。农村讲究过年初一不动扫帚,说是怕扫穷!记得于孩子们来说谁家门前放过炮的红纸屑越多越好,说明家里殷实,让人羡慕。雪地里,洁白衬着细碎的一片殷红,又是一份喜庆的画面。

  后来,有了电视和春晚,除夕的生活丰富了,人们再也不像从前早早睡早早起,放了辞旧的炮再放迎新的炮。都是在子时左右鸣炮,真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感觉。日子好了,手头松了,大小炮仗和鞭炮已经满足不了人们表达喜庆的心情,敦子、花炮纷纷上场,动静似炒豆不停也似春雷隆隆。

  此刻,窗外的炮声,远近相映,近似霹雳,远如闷雷。炮声把除夕掀向热烈,把新年在热烈中迎接。

  炮声渐渐远去,新春已经到来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和写作既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但仍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用心去读,没有真正理解;二是没有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写作过程中巧妙的加以引导,以人性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读与写的内涵在默化中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读”和“写”的关系也决不是简单的“吸收”和“倾吐”的关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在巨著《红楼梦》里不仅塑造了大量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而且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黛玉教香菱做诗就是启人深思的一例,黛玉的教学过程大致有如下几步:一、精讲写诗的要领。形式虽然重要,但不拘泥,二、指导阅读。她让香菱读王摩诘五律一百首,老杜一二百首七律,李青莲七绝一二百首。要求是“细心揣摩透熟”三、不明白要问。四、讲究讨论。在香菱读中有疑问时,黛玉鼓励质疑。香菱的诗写成后,黛玉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五、规定具体内容进行练习。六、修改重写,鼓励她放开胆子去写。黛玉是一位高明的教师,她抓住了教学的关键,正确处理了读和写,讲和练的辩证关系。读是写的基础,读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写。黛玉对阅读的指导具体而有计划。她不仅给学生规定了读的范围、篇目,而且反对死读,以提高读的质量。让学生读到“会心”那样的境界,才让动手去写。在写的过程又不忘读,这就是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这是培养读写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办法。香菱最后确实写出来了较好的诗篇,感谢曹雪芹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作文教学的范例。

  不论语文教材将来怎么改,读和写总是不能脱节的,尽管读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写,但读和写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大量的阅读为基础是不行的。.关键是怎样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教师关于读写的设计,要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精当准确地点拨指导,特别是让学生大胆作文。艺术化了的黛玉教诗不止启示我们必须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还告诉我们要注意模仿,在模仿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多读,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吸收快,多读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首先是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无疑教材就是这样的范例。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其次是富含优美的句子,便于学生积累的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类的阅读积累,能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库。总之,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方能使小学生读写能力稳步提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33966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