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冬至的作文1200字(4)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7

  今天冬至,是个喜庆的日子。是因为有一大群的博友可以相聚一堂,是因为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心一下,很早就带着孩子出门了。饭店门口一片喜庆,看到新人脸上的愉悦自己的心也跟着一起开了花。寒暄过后,熟识的朋友们相继落坐。

  不知道是自己衣服穿得少,或者是房间里的温度太低,只觉得好冷。红酒,淡而无味,水般的流进自己的身体,不想喝,因为凉。满满的一杯酒,白色液体真的就那样诱惑着我,一饮而尽得给我前所未有的温暖,强烈的刺激着我的胃,那样的慰籍着我的心。看着自己满脸的红晕,我跟自己说不冷,身体散发巨大的能量让我可以抵御风雨。

  手机的信息无声的传来,我才知道自己为何这样冷,原来今天是冬至。难怪自己会冷,难怪这样热烈的气氛无法将我融化,原来冬天来了,你走了,把我自己留在了原地。我把自己沉浸在疯狂的音乐里,我把自己放逐在无边的空旷里,以为天很蓝,云很淡,以为可以开心的笑,洒脱地走,却原来如果曲终人散后,剩下的只有我的寂寞。我一个人坐在屋角,伸出手拥抱的却只能是自己。冰冷的黑暗中,有一束莹亮的清辉,从我的脸庞划过,那是我的泪吗?

  月夜,丝丝缕缕的月光穿透窗棂,电脑桌前半杯清茶,还袅袅婷婷地冒着热气。普洱茶昨天早已喝尽,随手放入杯中的绿茶,淡绿的茶叶,在水面轻轻飘逸,慢慢舒展,缓缓地沉入杯底。有一丝暗香轻淡的,从杯底溜出水面,在杯中盘旋着飘散在屋里。一时间茶香四溢,不太明亮的房间里散发出幽淡如芷兰的清香。喝茶的时候,我把灯光调得很暗,想让灯光与月光混为一体,让自己在一种浅暖的色调中享受清逸,让心境自由和漫无边际地畅游。

  茶与水,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物质,是谁最先开始把他们放入杯中漫漫的浸泡,等到相互融入后开始茗品。茶和水开始了融合,互相包容,互相谦让,互相激励,然后各自把心献出来,让人们去体会一种味道。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也许只有品茶的人可以感受,那是一种心境,一种心情,一种涵养,一种人生,一种无法言喻的滋味,来自心灵的最里面,发自灵魂的最深处。那是一种付出的付出的煎熬和锤炼,是一种而融合在一起,所焕发出的人生至真至诚的美。

  今天冬至,我跟自己说不冷,不冷,不怕,不怕,因为我怀中抱着一个巨大的茶杯,热气腾腾的雾气弥漫着我的脸。我凝视自己的面前的茶杯,他安静的看着我,无言无语,它就是那样的等待着我把茶叶与开水投入其中。那样一个平凡的物体,一个普通的玻璃茶杯,也许属于他的运命之能是与某一日被我失手,从某一高度跌落,从此粉身碎骨结束它的使命。

  茶,缓缓地喝下。此刻我的眼中在流泪,我知道我是个懦弱的女子,如今我更加的懦弱,懦弱的几乎要放掉我自己。我想要放弃的有很多,其实我最想放弃的始终是自己,黑暗的夜色里,我卸下虚伪的外衣,我脱去繁华的影子,赤裸裸的听着灵魂的泣诉。我想要坚强,为此我做了很多,可是我知道一切都是佯装的,我知道自己真正的样子。这种伪装很多时候让自己感到异常的疲惫,但是我必须如此,因为我要让别人看到的是我的笑脸。我流泪的时候总是很小心,流过泪后我也总是很小心的用热的毛巾反复的敷着眼,我不可以让别人看到我红肿的眼。

  茶,全部喝尽。我离开桌前,为自己注入新的开水,让茶香带给我温暖,润湿我潮湿的心,滋润我干枯的灵魂。就这样沉醉于自己的温清里,让我自己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遥远迷伤。无论多末的汹涌澎湃的感情终于都会落幕,成就如今悄无声息的绽放,绽放出的是梦中的冷暖花开。惟有淡淡的茶香,这样深深的陪伴,我的冬天不再寒冷,冬夜不再难挨!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8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

  在我们小时候,冬至是个和过年(除夕)、清明节、七月半一起并重的节日,并有谚语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说烧纸钱祭祖,清明节那天时辰要早点,冬至这天要时辰要晚点,而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这几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烧四大碗祭祖,当中鱼和豆腐不可少,鱼即“余”,希望过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讲究,首先不能有荤气的东西,比如葱,蒜,韭菜。其次,鱼最好是鲫鱼,不能是鲢鱼,因为鲢鱼无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鱼,肉,豆腐,第四种有时是蛋皮,过年则是肉圆子。

  祭祖的场合在家里堂屋,要焚香祷告,氛围很是庄重,所以各种细节总是丝毫不敢马虎。祭祖的饭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数量一至三双不等。小时候,我好奇地问家人为什么这样?家人只是说给死去的家族长辈吃的饭就该这样,至于每碗饭上的筷子数量不等,更是解释不清,是上代人传下来的规矩。祭完祖先的饭菜要在灶上回过热气后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纹路要东西走向(平常使用时候则是南北走向)。南面烧纸、拜祭。烧纸钱时,大人要求我们不能说话,不要乱跑,说这时亡人只在吃饭,不能打搅他们。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这一天不能打坏饭碗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祭祖必须由男子进行(我想,这也许就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得招赘女婿,行驶儿子祭祖的义务。

  我们家祭祖,父亲健在时,由父亲主办,父亲去世后就由哥哥们操办,上饭、插筷子、点蜡烛(小时候没有蜡烛,就点煤油罩子灯)、依次磕头、烧纸钱、回锅饭,一家人再吃饭。回来,我在城里安了家,清明节、过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坟、敬亡人,过大冬就没有回去过,生活在楼上也没有敬过亡人。这样一个场景:焚香烧纸的烟火缭绕中,一个孩童平神静气,满脸肃穆,对着桌子三叩其首,这对于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后人不能忘根。

  我们住进了城里,我及将来孩子可能会不知道房子哪里是正南正北,也不会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从简,想办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会知道,在某个钢铁森林的小盒子里,有他们的子孙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没有给他们遥寄过纸钱,只会在清明节、年前,带着妻女把纸钱送到坟堆上烧。对我的孩子来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以后连我们这些精简了的动作还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将这些祖祖辈辈都有的烙印继续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这是否是种迷信,或者是种自私?如果不是,这又是否会让她从此失去了根?

【有关冬至的作文1200字合集8篇】相关文章:

1.有关冬至的作文100字合集六篇

2.有关冬至的作文1000字合集8篇

3.有关冬至的作文200字合集九篇

4.有关冬至的作文100字合集5篇

5.有关冬至的作文800字合集8篇

6.有关冬至的作文100字合集十篇

7.有关冬至的作文400字合集十篇

8.有关冬至的作文400字合集8篇

9.有关冬至的作文1200字合集七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38600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