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2)

12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古时称为上元节,中国民俗传统,说的是一元复始、大地春回的节日夜晚,天高月悬,彩灯盏盏,老人孩子观灯猜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夜幕降临,灯市里人流如潮,佳人执扇遮面,才子作画赋诗。一路灯谜谁解,烟花谁读,甚为遐意。天公作美,连日来阴雨绵绵,可到今天,丽日普照,是夜定为万里无云的好时光。

  考史知,元宵节源于汉代,说是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惠帝刘盈死,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而后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而元宵的起源据民间相传,春秋楚昭王在某个正月十五日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昭王请教孔子,孔子道“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令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是寄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浮萍果这一说法很有意思。

  燃灯观灯起源于中国三大教其一的道教“三元说”。其内容是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而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是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燃灯观灯,汉时已有此事。到唐时,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风靡习俗。诗人卢照龄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元宵节燃灯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何等壮观啊。经历朝历代传承,节日灯式渐渐繁多,灯的名目内容也目不暇接,镜灯、凤灯、琉璃灯等,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话,前些年上过央视的“恐龙之乡”的四川省自贡市,灯节更为旷世。其采用各式材料制作各式精巧花灯并举办“恐龙灯会”而闻名遐迩。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燃放烟花爆竹助兴。

  再说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新增活动,首现于宋时。南宋临安每至元宵节制迷,猜谜。初始为把谜语写于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天各一方的有情人会将思恋写于纸笺折成船形,上着点燃的蜡烛,临波放逐,寄托情愫。天各一方的有情人会将思恋写于纸笺折成船形,上着点燃的蜡烛,临波放逐,寄托情愫。不少地方节庆时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上元节,吃“五谷饭”、喝“聪耳酒”,以期五谷丰登,耳聪目明。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伴有各种游戏,过去有“火炬战”,比火炬亮的时间长短;“车战”,两台车相撞,比哪辆结实;“石战”,两伙人互相扔石头,看谁能抵得住。搞这些活动时,全村男女齐出动,或参加比赛,或敲鼓助威,或吹箫鼓劲。晚上进行“迎月”、“踏桥”等娱乐活动。迎月,大家纷纷举火炬上山。山高处迎圆月,据说谁先登山望见初升的圆月,谁当年就最有福。迎月之后,男女老少伴着欢快的歌舞,在月光下踏桥。传说,在上元月光下来回踏桥,可以康宁无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对家的概念非常讲究,虽然新年才过,很多人已奔赴异乡打拼,在这节日里,都会遥望故乡祝愿亲人安康如意。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忙碌人世,为的就是一个安稳和睦的家庭,老人孩子以及相伴终生的爱妻。

元宵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元宵》,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美妙画面。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诗人也都留下过不朽篇章。

  在中国众多的民俗节日里面,元宵节可谓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了。它的主题是什么?恐怕有很多说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鼠年的元宵节了。可是,从凌晨到夜晚,我们这里天空中响彻的就是鞭炮声,好象是元宵节已经改成了“鞭炮节”。大街上少了很多人和车子,绝大多数商店都关门了,这些商店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不关门的,但是正月十五是非关门不可,据说是上山祭祖去了。

  过去,夜又称宵,元宵是指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的很多地方把元宵节当成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过春节时,人们在家里守岁,而元宵节就不同,不管男女老少都爱要出去看花灯,猜灯迷,所以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说法;过去的女子很少出门的,很少能与心上人相见,元宵节为他们提供了相见的机会;如果没有心上人呢,也可在元宵节出去,说不定能遇见中意的人呢,所以元宵节又称是中国的情人节。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当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在正月十五吃汤圆以示一家和睦团圆。

  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常用的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元宵节中,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还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

  另外,在元宵节里舞狮子也是我国的民间习俗。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子前来助兴。这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以后就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而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活吉祥,万事如意。

  另外,元宵节是要闹。为什么要闹呢,怎么闹呢?原来,在一年的四季以后,大地是沉睡的,不闹醒不了,春天也是要闹才来的,为了求得一个丰收年,所以要闹的。

  可是,具有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一种地方性和个异化、随意化色彩的节日,有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去起一个导向作用,城市和农村已经很少有人组织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一些特色的项目已经面临失转的危险;现在的小孩子,有很多没有看见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只知道放鞭炮这样比较危险的活动,很多年轻的家长也慢慢不知道元宵节是一个什么节日,当然,吃汤圆和放鞭炮是知道的。

  因此,我们期待,一些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保护和弘扬具有传统意义的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引导、激励、组织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让我国的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不断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200zi/44670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