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节的作文1500字(2)

15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小年到了,大年还会远吗?不远,马上就到!小年到,祭灶忙,衣食无忧保健康。今天是小年,我写了一篇文字,祝亲爱的朋友们:心中的希望与梦想马上实现!小年吉祥!——题记

  今天是农历腊(十二)月二十三日,东北民间称为过小年,南方是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这一天是祭灶的日子。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小年,一年里最后一个驿站,马上就要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淡妆素裹牵住了我的'手,感叹时如流水,年年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和感触。

  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中国地域广阔,南北过节的习俗总是有很大差异的。东北的小年,普通百姓很当回事的。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祭灶君,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这是关于过小年儿的民谣。小时候妈妈教我的,如今,我又给小外孙念叨了。

  今天是小年,再过一周就是春节了,这不马上就要过大年了,真的让人感受到时光老人的脚步匆匆了。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到过年时吃的东西。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平时没有好吃的东西,便把过年当成了自己能美食几天的她日子。现在想小时候吃麦芽糖的情景,禁不住暗自浮想:如今都倡导与时俱进、健康生活了,不知灶神是否也会嫌糖瓜过于甜腻想尝试点新鲜玩意呢?“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过去民间关于灶公的一副对联。自从人类懂得用火之后,灶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如今,城镇居民很少有用老炉灶的了,几乎都用上了天然气了,自然帖这样对联的也就少了或者说是没有了。但是过小年的习俗还不会离开我们,这也是民俗的一种延续。真心希望有着中国民俗寓意的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能马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寒过后是小年,大寒时候,寒潮南下频繁,是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冰天雪地、天寒地冻。20xx年的小年就在大寒后两天,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今天是四九的第五天了,俗语说“三九四九冰上走”,现在的路有许多积雪和寒冰,让人感受到的是寒冬腊月的透骨之寒。行走在风雪中,零下27、8度的气温,让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行走的速度。每当我走在寒冷的路上时,会想起昆曲《林冲夜奔》中的“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应该就是发生在这样的时候。不知道那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的林冲在风雪山神庙是否也过了小年?我真奢望能在梦中与林冲做一次对话,听他给我讲述草料场那惊神泣鬼的一幕。这个想法也许真的是我永远的梦了!无论能否做一个这样的梦,这是我的梦想。我希望马上能实现,但我知道人生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小年,自然要吃灶糖,这也是一种习俗了。早晨在早市买了200克灶糖。拎着买的菜和灶糖往回走,看看手里的灶糖,想起小时候吃灶糖的情景了。记忆中的灶糖可真是好吃啊!那时候爸爸会把买回来的灶糖放在棚子里,晚上放过鞭炮后,爸爸就从天然冷库一样的棚子里取来那长长的、扁扁的、冰凉冰凉的糖给我。那时的灶糖才咬下去的时候是酥酥的并不觉得甜,到嘴里就化了,化得软软的,黏黏的,粘在舌头上,牙齿上,突然就感觉到了满嘴的甜味。那糖的甜味却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记忆,今天那甜味已变成了对故去的父亲的永远的思念……

  小年到了,大年还会远吗?不远,马上就到!马上,是立即的意思。作时间副词,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也是非常快的意思。今天是小年,灶王爷又要“上天言好事”去了,晚上我也会在灶台边儿摆上粘他嘴的糖,盼着他述完职,年三十儿能“下界保平安”!当然这个美好的愿望也得马上变成文字送给我的朋友们。小年到,祭灶忙,衣食无忧保健康。祝亲爱的朋友们:心中的希望与梦想马上实现!小年吉祥!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在我看来,春节是凝结在舌尖上,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春节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在小年这个春节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饺子永远是一家人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春节与家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肥而不腻与韭菜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春节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食材,却能调出美味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那种浓烈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一种对美好生活寄托与尝鲜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那是一定,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味道品相还是不错:清汤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感觉,缓解了肉饺子油腻以及腊八蒜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腊八蒜是翠绿色,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绵白糖是没法比,多了一层过年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也是我最为喜爱,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不可名状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掀开锅盖,冒出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春节,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500zi/201012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