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4)

15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7

  站在小城的屋顶,我看清了天上的月亮。普定的八月天气晴朗,月亮如月饼一样,早就摆出来了。但是,我只看到了街上的月饼,却没有见到天上的月亮。游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我抬头看天,除了小城的屋檐,就是桔红的灯光。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这个夜晚,我也不知道为何会爬到了屋顶之上。月亮不圆,像一个被咬过了一口的月饼一样。

  席地而坐,月亮正从一朵云彩里穿过。桥头离城不远,就八公里。桥头的大院坝里,孩子们这样唱:

  月亮婆婆

  点点哟哟

  张家吃酒

  李家唱歌

  我从来没有指过你

  你不要割我的耳朵

  中秋节就要来了,有一个男孩,一边唱着,一边想着,八月十五偷老瓜(南瓜)。

  桥头的八月,没有月饼,只有老瓜(南瓜),挂在房梁、沟埂、河沿,或是躲在苞谷丛林,黄的,青的,或青黄相间;大的,小的,长的,圆的,各式各样。小时候,上山看牛,就下地找瓜,在村子周围走动,就东张西望地觅瓜,甚在小河里洗澡,也认真地注视着河沿上。

  村东的江家门前,干爹家就住那里。他是一个能手,集木匠、石匠、厨匠为一身。幼时,母亲算命,说要给我找会木匠、石匠、厨匠等等手艺的匠人当干爹,这样才能保住我的性命。于是,他就成了我的干爹。

  桥头小河从东流向西,竟在江家门前拐了一个弯,小河涨水,那里的河岸就要遭殃,大块大块的泥土被水冲走后,干爹像是感到了危险。枯水时节,他就到大屯坡去运来石头,从河底砌上来,那年,江家门前的保坎砌好了,他就在保坎垄起的泥土上栽起了瓜果之类的菜蔬。

  那年八月,干爹垄起的地里生出了一个水桶瓜(因瓜长且大,像担水的水桶,村里人称之水桶瓜),高高地挂在河坎上。那瓜离路有几米高,且那保坎不易攀附,只有从河里,方能摘到。那时,对于那个水桶瓜,远不止一人想偷了。可是,偷那瓜得有勇气。小河从桥头穿村而过,洗澡本就是村里孩子们必学的游戏,且人人武艺都高。然而,孩子们都晓得,鬼总是在晚上出没,大白天都闹过鬼,何况是晚上。老人们说,鬼是一阵风,来无踪,去无影,桥头小河,孩子们是看过自己的伙伴如何让河鬼拉走了的。于是,晚上下水,谁都免不了怕那河鬼把自己拉走。

  记得,那年月的中秋节,孩子们是很难吃上月饼之类的食物。中秋虽是收获了,但是,父母亲都忙得顾不上吃饭,更是来不及把那苞谷等粮食背到集市上,换些钱来买饼子。于是,父母亲就把刚收到家里的葵花、花生倒进铁锅里,然后放到灶火上去炒熟,装在蛇皮口袋里。这天晚上,孩子们的衣袋里都是满满的,你见到我,我见到你,都彼此交换各自的食品。也不知道八月十五偷老瓜是否与此有关联,在桥头长大,不要人教,不要人提醒,每到八月十五,孩子们就遍地偷老瓜来煮吃。

  在记忆中,总是忘不了那天晚上。猫松胆子大,他从牛滚塘下河,游到了江家门前,把那水桶瓜摘了下来。我们来到华中家,我们先把瓜皮刮了,然后把瓜切开,掏出了瓜籽,把瓜切成一托一托的,再和着糯米,放进了锅里煮成了老瓜稀饭。记得,我吃了三碗,华中吃了两碗,猫松吃了三碗……一个个像狗一样,吃得舔口舔舌的。

  八月十五好偷瓜,八月十五这天,无论是谁家的瓜被偷了,只能哑巴吃黄连,断不能生气或是骂人的。干爹自是知道这样的村俗,八月十五临近了,他依然不摘河坎上那又长又大的水桶瓜,让我们偷了去。多年以来,每当中秋临近之时,我禁不住想,干爹为什么不摘瓜呢?前年清明,他去上坟,摔了一跤,就没有起来了。然而,如今的桥头,每到八月十五的时候,许多人家的老瓜虽已熟了,但还是不摘回家。

  月光下的桥头,会是啥样?月亮看见了,我只看到月亮,只有那安织路上的车辆,你来我往,不是呜呜咆哮而过,就是把秋风掀倒在了门窗或是广告牌上,砸得秋风呼呼作响。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苏东坡说:“人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小时于月亮,除了那些童谣,就是八月十五偷老瓜了。长大了,离开了桥头,除了童谣和八月十五偷老瓜,还多出那些古人说给月亮听的话。

  白天刚回了一趟桥头,给父母亲送了些月饼。父亲亲在袋子里挑三捡四,拿起这个捏捏,又拿起那个试试,他说,自己没了牙齿,我买的硬了些。母亲说,她怕吃月饼,前年对门寨子的王舅妈,就是吃月饼出了事,屙血死了。我低着头,没有说话,我不知道,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八月十五,我是回不了桥头了,即是母亲炒好的葵花和花生,或是遍地长满了老瓜,那仅是一种守望。

  月亮不圆,像是被一个调皮的孩子咬了一口。两天之后,中秋就如约而至,那天,月亮就圆了,当然,它很快就走了,走了一年之后,它又会回来。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8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朥饼以潮州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朥饼为

  最著名。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朥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 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朥饼当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朥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朥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朥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饼底下垫着一小块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暗中传递消息,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结果—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农村因为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号。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耍拜朥饼、芋头;有些农村,各家各户也还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烟堆和烧瓦塔的习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1500zi/414102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