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节的作文700字(2)

700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春节的作文700字 篇4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春节的作文700字 篇5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距离除夕已不远了,按照往年的规矩,今天,我们全家得来次《辞旧迎新大扫除》,春节要有新气象嘛!这不,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

  妈妈站在凳子上,伸着手,费力地擦拭着爸爸那些名酒、艺术品,只听“当”的一声响,我一不小心将妈妈放在桌上的“马到成功”的马腿给打断了,老爸一见,便大喊:“哎呦!我的小心肝啊!”边说边轻轻抚摸着那只断了的马腿,“肇事者”我,站在一旁,摸了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说:“老爸,Sorry啦。”老爸看着我,气得气不打一处来。再瞧瞧站在凳子上的妈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指着我和爸爸说:“你俩父女,搞得跟反动派似的,哈哈哈哈哈哈!”妈妈这一说,说得我很没面子。

  为了弥补我对老爸的损失,妈妈分配我去扫地、擦柜子,唉!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啦!我先去擦柜子,这个妹妹,经常用水彩笔在柜子上完成她的“杰作”,还自称是毕加索传人,害得柜子遍体鳞伤,还很难擦掉。不过我是谁呢,凭借我这聪明的脑瓜,一定能想到办法,我想啊想,绞尽脑汁地想啊想,啊!奶奶以前擦水彩笔是用一块海绵,沾点食用油就干净了,我也来试试吧!我找出一块海绵,倒了点食用油,轻轻一擦,真的擦掉了,看吧,我说我一定能想到办法的!接下来开始扫地,唉!又遇到难题了:爸爸刚刚擦洗过吊灯,在吊灯上长期累积的灰尘就掉了下来,弄得客厅到处都是,这边扫一下,那边就会飞起来,怎么办呢?我又开始想啊想,对了!我们在学校值日的时候,老师有教我们在地上扫点水,这样灰尘就会被水粘在地上,这样就好扫了。说干就干,我跑到洗手间,倒了一小盆水,把各个角落都扫上了水,再拿起扫把扫,灰尘果然没有乱飞了,不一会儿,我就扫完地了。我刚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奶奶就叫我去收拾房间,悲催啊!人家还想再休息一会的啦!

  我家最懒的属爸爸了,瞧!爷爷在六楼给租房子的'人介绍、奶奶在厨房清洗、妈妈擦柜子、妹妹和姑姑去购年货、我收拾房间,只有爸爸,埋着头,专心致志的在玩手机,哈哈!都是男人怕老婆,果然不错,妈妈走到爸爸身边,温柔细语地说:“玩游戏呢?”爸爸头也不抬应到:“嗯。”“你还敢说嗯啊?马上去洗卫生间!没洗完,别想吃饭!”瞧,老妈露出本性了。可怜的老爸,只能遵命啦!

  我家的大扫除应该算得上是别具一格的吧?

春节的作文700字 篇6

  我的故乡在兴宁,我是客家人,春节。

  在我的故乡,虽然很迷信,但也很有趣。让我来带你去我的故乡做一回春节的客家人吧!

  春节俗称过年。

  年三十下午,有一群舞龙的人来了我们家,他们带头的是一个中胖的男人拿着一只红灯笼、一枝棍子和一个铜。接着的那个人带着娃娃面具,手中拿着一把大葵扇,跟在后面的那个人拿着一粒珠子在龙的嘴前面晃来晃去,最后是一群跟在那个拿珠子的人,他们拿着一条长长的金黄色的布织龙。这就是我们的习俗“龙带好运来”。他们先在我们家的围墙边走了一圈,那条龙在那群人的摆动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摆动着。当他们围着我们家绕了一圈的时候,我想那个拿着珿子的人一定很好玩吧!一条龙跟着他。于是,我便贪玩地走了上去,和那个拿着珠子的人调换了工作(他做看,我做玩)。我便边跟着那个“胖娃娃”走,边上下摆动着珠子。感觉真的好好玩呀!喧闹声、铜锣声在我的耳边传过,家人们看着我,边看边笑,还拿着相机把我最难忘的一面照了下来……

  到了年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晚上,我们把灯笼的灯开上。就帮忙把客家特产(“酿豆腐”、红烧猪肉、鱼、“甜板”(即年糕)、“挥圆”(即猪肉圆)和鱼圆等)陆续地端上桌,再在每一个人的碗里倒上糯米酒。最后开饭前点燃红红的大鞭炮,就开始围在一起边说边笑地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就围在一起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节目:唱歌、跳舞、说相声、还有那值得一提的赵本山的小品……把我们弄得捧腹大笑,笑不停口……到了11:00左右,大人们就给小孩派“压岁钱”,大家说上祝福语,接着就围在了一起打扑克。在欢笑之中不知不觉就差不多到了紧张的踏入新年的倒计时,我们家乡有一个习俗:在踏上12:00的时候再放一次鞭炮。我们马上拿出一卷红鞭炮,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在们外准备放鞭炮,家人们在哈哈大笑地倒计时,我便做通讯员告诉爸爸放鞭炮的时间。离12:00还差6秒了,许多邻居家都已经响起了热闹的喧闹声、鞭炮声和烟花声,我像箭似的一边飞奔出门口,一边大声地说“离12:00还差5秒、4……3……2……”随后,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从我耳边响起,我听着喧闹声,鞭炮声,仰着头看着棕红色的天空,鞭炮烟雾和朦胧而迷人的烟花让我眼花缭乱,让我知道新的一年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来了一次我们客家的春节游,是否觉得我们客家人很迷信呢?但这也只是我们客家的风俗。你是否对客家的春节风俗了解了不少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700zi/44547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