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对艾滋病的认识(2)

艾滋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文二】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个人在感染了HIV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艾滋病病毒及人体细胞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削弱了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艾滋病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由于RNA是单链,它不如DNA双链那样稳定,所以艾滋病病毒的突变频率极高,给研制疫苗带来巨大的困难。而且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病毒,所谓逆转录病毒是它在侵入宿主细胞后,以自己的单链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新合成的cDNA插入宿主的核DNA中,随宿主DNA复制、转录、翻译达到扩增目的病毒。

  【作文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对于性的看法越来越开放。有不少的学生在求学期间发生过性行为。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具备了比较完备的性知识,很多学生对性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学生性知识比较贫乏,艾滋病预防的意识很淡薄。 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巨大,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重,学校根本就不会按照要求对学生进行防艾教育;而当学生进入大学后,大学又未能及时将中学欠下的防艾知识补教给学生。大学生缺少艾滋病和避孕常识成了不可否认的事实。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第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比例高达六成,选择避孕药占比10.1%,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方式的占比近五成,其中体外射精的22.1%,安全期的6%。而有关专家表示,后两种方式不仅避孕失败的概率非常大,同时可能导致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容小觑。而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虽然有部分的大学生表示曾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并能准确指出艾滋病传染的三种途径:血液传染、性行为以及母婴传播,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治还存在不少误区,如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误以为“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因此,随着大学生性行为的开放及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匮乏,在进行性行为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做好防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染艾滋病。而且大学生处于性活跃年龄,而他们处在学习阶段,加之大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尚不具备良好、稳固的性交往条件,所以有许多人在这一阶段会选择多性伴生活方式,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更易受到艾滋病侵袭。 根据现如今艾滋病传染的趋势,其主要在年轻人之间传播,而大学生又是年 轻人的主要代表,所以现在大学生已经称为艾滋病传染高危人群,必须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责任感。而且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处于学习知识、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大学校园内推行预防艾滋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当今大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预防艾滋病,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 对性教育的宣传措施,主要包括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安全性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性传播疾病防范意识和能力;针对同性性倾向者建立公益性同性恋组织,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大家安全性健康意识和水平;利用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进行反歧视宣传倡导,进行反歧视宣传讲座、参加艾滋病志愿者社团活动;对高校区的网吧、酒吧、KTV加强管理和引导,加大此类场所的艾滋病宣传力度;定期组织高校志愿者在此进行相关活动,如:节目表演、发放宣传资料、开设讲座等;提高发放安全套的质量,便于有需求的学生获取。 相比于中国性教育的现状,国外在性教育方面的做法就值得借鉴。目前北欧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的性教育体系,且效果显著。在瑞典,课堂上老师不仅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这些人性化的方法,还会使用形象的人体解剖的教具讲解性器官的构造,用实际的避孕工具来传授避孕技术。且在不同阶段性教育内容是有所区别的: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作为易受侵害的人群,大学生充分了解艾滋病知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远离艾滋病,还可以其辐射带动作用影响社会其他成员,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的蔓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aizibing/2096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