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郑成功故事优秀作文(2)

成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郑成功的小故事二】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但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请父亲出上联。”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样也赶不上我们,因此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原来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最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郑成功故事优秀作文

【郑成功的小故事三】

  郑成功与施琅的故事引出的一点小故事

  从地图上看,从施琅老家晋江深沪湾边的衙口村到围头湾边郑成功老家南安石井,直线距离才20多公里。同为闽南人的二者,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年代,纠葛出的恩恩怨怨却对历史的书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最初是作为战友共同进行“反清复明”的军事斗争,但最终却反目成仇。他们都收复过台湾,不一样的是,郑成功是从荷兰人手里,施琅是从郑氏小王朝里拿回的台湾。郑成功死守着闽海一隅顽抗清军,借着南明政权的旗号,打着自己的算盘,在他爹郑芝龙降清后依然如次;由于方法的需要,郑成功出兵收复的台湾,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这绝非出于维护“大明”或“大清”的版图统一之爱国情愫,正因“大清”,其所抗也,“大明”已垂暮流亡,早就没了多少版图;假若清朝没有逼的那么紧,能够让他在闽南粤东回旋开来,那他就没必要跑到台湾。反过来,如果军事上需要,不是台湾的话,或许也可能跑到是琉球,或者更远的菲律宾。一句话,收复台湾是现实的需要而不是郑成功的个人大义。当然,他的举动所产生的历史后果是有好处的。而施琅先是跟郑芝龙降清,后又叛清跟了少东家郑成功,但由于功高盖主,二人生隙,郑成功诛杀了包括他父亲及弟弟在内的诸多家人;施琅再次降清。在被闲置十多年后,最后给了他收复台湾的机会,澎湖一战,岛民来降,施琅却没有公报私仇,借机报复郑成功后人,台湾最终又并入版图。

  但后人的评价却反差甚大,郑成功“魁梧”异常,从政府到民间,他是以一个“民族英雄”的姿态出现,38米铜像挺立在泉州大坪山上,16米石像挺立在鼓浪屿水操台上,名号也挺立在诸多叫“成功大道”或“成功中学”的城市村镇,挺立在爱国者的心中。而施琅,虽然他也收回了台湾,但这功绩似乎都算到了康熙的头上。做为一个前朝的叛臣,两次降清的举动,这在忠义传统的中国难以被正统话语权所理解。但事实上,台湾收回后,随即又产生“弃”还是“留”的两种主张,两条路线。清廷多数官员,包括康熙皇帝,认为只要肃清郑氏政权的残余势力,就能够班师回朝,不必在台湾设郡置县,派驻军队。施琅身处群议的包围,力挽狂澜,他从国防、物产、民心和外患等方面着手,上疏朝廷,陈说利害,施琅指出:“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勿谓彼中耕种,犹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弃之必酿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正是由于施琅的坚持,清廷最后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立台湾府。因此,即使从此刻的维护统一的话语权来看,施琅的作用不在郑成功之下,正因郑成功从夷人那收回的台湾,若非清廷再次回收,的“一边一国”或许早就实现了。而假设历史真是这么发展,那郑成功的名声将远比此刻显赫——当然是在

  对岸的台湾,做为一个“建国之父”。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都得以“辨证的唯物主义”去看,那里并没有说郑成功“坏”而施琅“好”,施琅在治理台湾的时候,借中央不甚重视这个边远小岛之机,大势掠夺,台湾物产所纳粮税大半进了施琅的私人仓库,甚至穷苦的渔民也无法免于收刮。把他们两个人摆出来,要说的就是历史的真实以及重新被建构的过程有时候超出了我们大脑所能处理的权限,而仅仅是成为被政府舆论及快餐媒体打造出的一个个“故事”,精彩而且实用。做为“统战”工具的郑成功,“被民族英雄”了,反过来,对岸的“”分子则是以另一套话语来对郑成功进行“包装”,成为“”宣传的一面旗帜。郑成功是无奈的,人家死了三百多年,就是形势所迫做了一件当时来讲无奈的选取,从红毛那收了台湾,好事就是好事吧,还要被两边拿去拉扯。

  最后提一点关于郑成功的血统,他母亲田川氏,是日本肥前平户岛主田川七左卫门之女。他出生在日本,在日本生活了7年,他的弟弟,也就是郑芝龙的次子七左卫门被留在日本。因此郑成功能够说算半个日本人。按道理郑成功更就应成为“中日友好”的代言人吧。但思考到这可能会影响他“民族英雄”形象,这一点在极讲究正统的社会,被刻意地忽视。于是我们从小就知道郑成功是一个“民族英雄”,他收回了台湾,维护了祖国伟大的统一事业,就此打住了!——这就是历史。

【郑成功故事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1.郑成功的故事

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故事

3.历史名人郑成功造福于台湾人民的故事

4.历史名人郑成功小时候的故事

5.郑成功一生的故事

6.中国历史名人故事:郑成功

7.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

8.历史名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岛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enggong/27625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