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华经典成语故事(2)

成语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5、投笔从戎(班超)

  [释义]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语出]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正音] 戎;不能读作“jiè”。

  [辨形] 戎;不能写作“戊”。

  [近义] 弃文就武

  [反义] 解甲归田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

  [英译] give up the pen for the sword

  [成语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6、暴殄天物(商纣王)

  [释义]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正音] 殄;不能读作“zhēn”。

  [辨形] 殄;不能写作“珍”。

  [近义] 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 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用法] 表示不爱惜财物;随意糟蹋。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1)吃馒头还要剥皮儿;这不是~吗!

  (2)敌人把大量食品倒入河内;简直是在~。

  [英译] waste natural products

7、暗渡陈仓(刘邦)

  [释义]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正音] 仓;不能读作“chānɡ”。

  [辨形] 渡;不能写作“度”。

  [反义] 明目张胆明火执杖

  [用法] 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1)我军终以~之计奇袭了敌军白虎团。

  (2)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这一计谋。

8、嗟来之食(黔敖)

  [释义]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正音] 嗟;不能读作“jué”。

  [辨形] 嗟;不能写作“蹉”或“磋”。

  [近义] 盗泉之水残羹冷炙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

  [英译] a handout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9、怒发冲冠(蔺相如)

  [释义]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近义] 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反义] 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喜形于色

  [例句] 战士们看到班长牺牲了;一个个~;发誓为班长报仇。

  [成语故事]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这块壁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壁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壁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1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释义]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 [近义]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 不学无术

  [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engyugushi/15938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