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创新作文改评的点滴尝试论文(2)

创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遵循作文批改的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作文批改要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修改能力的实际,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同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批改时应该区别对待,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对于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多在词句基本功上指导,使他们过好语句通顺这一关;对于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要求,使他们的作文主题深刻、构思巧妙、条理清晰、语言表现力强,坚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鼓励性原则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成年人并不完全相同,教师阅读学生作文时,要细心体会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语言,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语言习惯去看学生的作文。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多留少删,多就少改。批改作文还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不能在批语中横加指责。特别是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注意发现和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有位教师说得好:“与其在批语中写上‘通篇语句不通’,不如把文中少数几个写得通顺连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批上‘这几句写得通顺连贯’。”显然,这两种批法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采取后者,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写好作文的愿望,可能在教师真诚的表扬、鼓励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而采取前者,学生可能在教师的指责中失去对作文的信心,放弃对提高作文水平的努力。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作前指导、成文批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环节还是批后的讲评,因为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对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作文讲评须注重时效性和针对性

  习作刚批改之时,学生还处于兴奋状态,对教师的评价心怀期待。只有趁热打铁进行作文讲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间隔的时间久了,先前的兴奋就会淡化,讲评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起不到效果。作文讲评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只抓一些枝节问题,而要抓住重点。讲评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才能深刻。作文讲评的重点,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来确定,同时也要抓住全班学生这次作文的主要的共同性的问题。无论是采用品味优秀作文的方法,还是采用分析作文得失的方法,教师都要把握住讲评的重点,使学生在训练的重点上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二、作文讲评应以鼓励为主

  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爱写作文还是怕写作文,学生动笔作文时就对老师有所期待,期待老师能给以肯定性的评价。如果这种愿望不断得到实现,那么,怕写作文的会变得爱写作文,爱写作文的会盼写作文。因此作文讲评主要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值得肯定的可以是通篇的美文,也可以是局部的闪光点。大到审题、立意、构思,小到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尽量做到讲评面广、讲评量大,努力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全班共同的进步,共同的成功之处,在讲评时热情加以鼓励。对于存在的带共性的问题,最好先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学,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作文能力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当众加以表扬,使这些最怕写作文的同学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为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作文讲评应教会学生“自读”

  作文讲评时,将批改时选取的优秀习作、精彩的语段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读,或让作者自己读。要求大声地读,声情并茂地读。读他人的作文,由于好奇心与好胜心的驱使,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明显增强,他们会以审视和品评的眼光读同学的习作,同时会下意识地与自己的习作比较。如果是自己的作文,由于老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加上自己的朗读,学生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与进步,为此而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样的朗读之后,教师再相机作些直观具体的讲评,学生不仅会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有所领悟,而且会产生新的写作冲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中的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范围由工具性的优秀作文逐渐扩展到名家名篇。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更多的好词佳句,了解了更多的写作技巧。

  作文批改讲评的方式远远不止上面所列举的那些,只要广大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就会发现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注释

  ① 出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7页。

  ② 出自周崇典《作文批改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

  [2] 金锦山,《语文素质教育导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 《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第198期)。

  [4] 王寿山,《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angxin/12690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