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书籍与我同行作文(2)

初三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四:书籍与我同行

  每当我填写简历表,栏目中凡标明“学历”我就写“初小”,标明文化程度则写成“大学”。我以为两者概念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历史——历史是不可更改的静态,后者是指现状——现状是从历史发展而来的动态。

  从“初小”到“大学”,除了在实践中边干边学,而给我知识、智慧、能力、勇气和力量的老师,就是伴随着我人生道路的藏书。藏书是我的家庭教师。

  解放初,我是小镇上的一名小店员。随着学徒满师,伙食外的月工资调整到九斗大米的折价。我把其中六斗的折介工资用来供养母亲和购买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其余的都用来买书。我从报纸上看到登着三联书店的一则启事,说有不少书因遭日机轰炸而绝版,特向各界征求旧藏。我也弄不清哪些是绝版书,将从旧书摊所得该店发行的老版本图书拣出邮寄了去。这原本只想找机会做点好事,并不期望得到回报的。想不到不久就收到了他们一大包回赠的书——数量大大超过我捐给的图书。我的藏书量一下猛增不少。这批盖有三联书店特定印章的图书,也就成了我的珍贵藏品。

  接着,我的读书取向发生了新的转折。就是读书目的由单独的“取悦”转为“求进步”。因此惜时如金,不读闲书。有选择地阅读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新儿女英雄传》、《牛虻》、《绞刑架下的报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新文艺作品,还重新阅读了鲁迅的大部分作品,用心啃读起政治的哲学的和思想修养类的书籍。我的读书不自觉地与参加社会活动结合了起来:办墙报、绘制宣传漫画、手提硬纸板喇叭作街头演讲,直至编写职工业余剧团的节目……我爱书在小镇上有了点小名气。一九五一年十月间,镇上首次发行《选集》第一卷,图书代销处把我排在第一位预约者,凭“预约券”取书的时刻竟隆重地放起了爆竹,比做现在一定是剪彩上电视新闻了。我激动之余,替《浙江日报》写了一则小稿,被摘要用进一条综合消息里——这便是我最早的手写字成为铅字的东西。第二个月,我被镇工会保送到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学习。干校坐落在杭州庆春街名叫林司后的一条弄堂里,弄堂口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新华书店,且有夜市。我一有课余时间就往这里钻,陆续买进了一批当时丛书类的“干部必读书”,还买了一批价格优惠、纸质特好的大部头——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印行的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列宁文献两卷集》、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等。同学们惊讶地问:“你看得懂吗?”事实上真是多半看不懂,不过是凭着一种感觉、一种追求;同时,也因为我这时买书已上瘾,一看到欢喜的书不管能看懂多少,便产生着占有欲。到了星期天,我就上旧书店去淘书。当在旧书店里,猛地看到寻访已久的书时,便会一阵狂喜,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但又竭力克制,然后平淡地问价、平静地回价,最后喜孜孜地抱书而归……

  当我从省工会干校结业回到镇上,由私营商店脱产到镇工会,后来又由镇工会调往本县一家县级丝厂工会。搬起家来已经有了自己的书橱了——这在当时的年轻干部当中还是少见的。这期间,我由于从读书中受到启发,开始学习文学创作,连续发表了几篇小说和散文,先后出席了第一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和第一次全国青年创作会议,在思想上、写作上有了上进,在组织上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由此被省报点名调去担任报纸副刊的编辑与记者,正式成了省城杭州人。我看书买书更来劲儿了,规定:凡业余创作所得的稿费基本上要用于买书,称之为“从书中来,到书中去”。记者出差机会多,口袋里放一张配书单,那些分批出版的多卷书、小丛书,往往买了前面的就买不齐后面的,有时杭州脱销的书倒反能在县城里配到。所以每到一地,工作之余头一件事就是跑书店。

  每当我购了一大包书回来,也常常会反省到花销太多了:买了存放起来,能有多少时间读书呢?一次次地告诫自己:要控制买书,要控制,要控制!可是只要一个星期不跑书店,心里就感到空空荡荡,不知不觉地又往书店跑去,心想,去书店去看看,自己把握住就是了。然而一到书店,见到喜欢的书马上就动了心,忙着替自个儿辩护:买这点书不算多,书多了还可促发自己挤时间阅读。照例又是买一大包。

  经常性的买书,确实推动了读书。我在时间上体现了一个“挤”字,无论站头候车,排队购物,出差途中的车厢里、船舱里,都成了我看书的机会,名之曰:“利用点滴时间”。深夜算是整块的时间,是读书的好时光,但往往容易瞌睡。于是就采用了“夜读三步曲”:第一步坐着看书;困乏了就活动一阵子进入第二步,下半身进入被窝半躺着看书;第三步,在卸去上衣拂去睡意的同时躺着再看一阵……每月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到时作一次自我检查。到了中年,为了激励自己,特地请人刻了两枚闲章,一为“刻苦读”“读书乐”,一为“惜生命有限”“恨时间不够”。

  长年读书给我的启示是:读书不但能丰富思想,增进知识,而且只要坚持多读高格调的书,就真能“治得污气、医得浊”。我的童年少年生活在旧社会的底层,曾把赌博视为游戏,以至上了瘾一度成为积习,害得母亲哭天哭地。到了新中国,尤其是爱上了书,与进步书刊为友,便彻底地永久地与这种不良行为决裂了。我的一生中绝对不抽烟,基本上不喝酒,无不良消费,本身的消费水平就低了,用不着过份节衣缩食,几十年里造就了一个书房。由此,我也有权威影响子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沾染不良的嗜好。就凭这一点,与书为伍也是值了。

  书籍与我同行。

篇五:书,与我同行

  书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从我牙牙学语起,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儿歌》等,就像一把金钥匙帮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直到现在,我的书都可以堆成小山了,如《红楼梦》、《走进科学》……让我每天都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地,我成了家人的字典、老师的助手、同学们的“百科书”。

  记得前年冬天的一天早上,我妈妈因感冒咳嗽要喝“神奇止咳露”,可使尽浑身力气都拧不开瓶盖子,使出绝招也无济于事。这时,我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看我的!”说着,我连忙倒了杯开水,迅速拿起药瓶倒过来,让瓶盖浸在开水中。不一会儿,我拿起瓶子轻轻一拧盖子就拧出来了。妈妈笑得合不拢嘴。我自豪地说:“这是无声音的老师——《十万个为什么》教我的,任何事物都会热涨冷缩。我们把它浸在热开水里,在外面的瓶盖首先受热,热膨胀比里面早、快,受热后再拧,自然轻而易举的喽!”妈妈听了直夸我读书越来越聪明,还鼓励我今后继续“多读书,读好书”,我心里乐开了花。

  还记得去年正月十八那天晚上,我看见阿姨对沾满蜡烛油的裤子一筹莫展,还埋怨当初不该这么不小心。看此情形,我叫阿姨在裤子上垫几张草纸用电烫斗烫一烫。将信将疑的阿姨按照我的说法去做,结果一举成功。我笑眯眯地说:“蜡烛油是由液体凝结成固体的,自然也能遇热重新融化成原液体!草纸吸收液态蜡烛油要比裤子快的多呢!”阿姨听了眉开眼笑,还说今后要向爱书如命的我多学习。我心花怒放。

  久而久之,读书成了我的最爱!

  书,与我同行,伴我成长!我愿自己在书山中永远发出灿烂的光芒!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san/27738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