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2)

除夕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问: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春()()()()()()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象。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板书:醒了软了绿了飞了

(三)朗读,板画识字

  1.读第一节,老师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怎么记这两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读第二节,老师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谁能发现澡、枝的偏旁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记软字?

  3.读第三节,学生板画,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读第四节,说说小柳絮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介绍,板画柳絮飞舞的情景。5.齐读第五节,通过比较认识耍字。要和耍有什么不同?怎样记耍字?

(四)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4.出示下列生字,学生做找朋友(组词)的游戏。说()()()话()()()朋()()()友()()()春()()()高()()()

  5.指导书写以上六个字。

(五)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板画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背;齐背。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六)扩展活动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学习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学习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回顾课堂,再次记忆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第二课时

  一、歌曲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送歌曲

  上节课大家表现非凡,个个闯关成功,恭喜进入下个环节学习。为了祝贺与鼓励,老师带来这首歌──《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

  [设计思路:以歌曲制造声势,营造思乡氛围,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

  二、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

  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

  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此环节结合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

  [设计思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因此,不便于详细设计,只是设计了大致的环节。在实施以上各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运用评价功能,多方面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肯定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文本]

  三、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

  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

  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

  [设计思路:将阅读延伸,将思绪延展,进一步理解感悟梅花魂]

  四、总结全文,升华“梅花魂”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

  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既是文本学习的总结,也是文本的升华。通过分段朗诵,来回味文本,同时也是为下个环节进行文字资料与情感渲染做铺垫。也一定得落实好评价功能,允许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阐述。]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2.【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3.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4.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

6.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

7.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

8.【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

9.【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huxi/42884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