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模糊词语词典释义方法(2)

词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形象描写释义法

  所谓形象描写释义法,是通过描写模糊词语所指代的那一事物所具有的形象特征(譬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形象特征)来释义的方法。描写事物形象特征的主要词语都是模糊语言。例如:

  黄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哄拟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

  甜像糖和蜜的味道。

  霉气霉烂的气味。

  火热像火一样热。

  以上例句就是分别通过描写模糊词语所具有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形象特征来释义的。

  四、比喻描写释义法

  所谓比喻描写释义法,是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来解释模糊词语的方法。例如: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蛇行形容像蛇爬行时蜿蜒曲折的样子。

  任何比喻都具有模糊性,因此这种释义方法特别适宜用来解释模糊词语的意义,并且在释义的开头往往有“像”、“比喻”或“形容”之类的模糊词语作标记。

  五、对比释义法

  所谓对比释义法,是通过将两个具有对立关系的模糊词语进行相互对比来释义的方法。例如:

  甘甜;甜美(跟“苦”相对)。

  苦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相对)。

  这种释义法往往在释义的末尾有“跟某相对”之类的词语作标记。

  六、否定释义法

  所谓否定释义法,是通过“不+反义词”的方式来对模糊词语进行释义的方法。例如:

  丑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

  柔软软和;不坚硬。

  这种释义法也适用于具有对立关系的模糊词语,因此在释义的末尾也往往有“跟某相对”之类的词语作标记,只不过它一般用于有标志单位的词语。例如跟“丑”相对的无标志单位“美”和跟“柔软”相对的“坚硬”就不宜使用“不+反义词”法来释义,即不能把“美”解释为“不丑”,不能把“坚硬”解释为“不柔软”。

  七、比较释义法

  所谓比较释义法,是通过将一组相关的模糊词语进行关系比较来释义的方法。例如:

  集镇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比城市小的居住区。

  市镇较大的集镇。

  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

  都市大城市。

  “都市”与“城市”之间也具有大于关系,因此把“市镇”解释为“较大的集镇”,把“都市”解释为“大城市”。可见,运用比较法来解释这样的模糊词语,就显得准确而精练。

  八、模糊义素释义法

  “模糊义素”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果同一语义场内的几个义位之间的区别义素具有模糊性,那么这几个义位的语义无疑也具有模糊性。这种具有模糊性的区别义素,我们称之为“模糊义素”。所谓模糊义素释义法,是通过在同一语义场内的几个义位之间寻找出它们的具有模糊性的区别义素来对模糊词语进行释义的方法。例如:

  香:[+气味]、[+好闻]

  臭:[+气味]、[-好闻]

  长:[+两点间]、[+距离]、[+大]

  短:[+两点间]、[+距离]、[-大]

  “香”与“臭”的共同义素是“气味”,区别义素是“好闻”,并且“好闻”具有模糊性,因此我们称之为“模糊义素”。“长”与“短”的区别义素“大”具有模糊性:距离大与不大之间很难截然划界。这就决定了“长”与“短”两个义位的模糊性。把寻找出的模糊义素引入释义之中,就是模糊义素释义法。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香”与“臭”、“长”与“短”的释义分别为:

  香(气味)好闻(跟“臭”相对)。

  臭(气味)难闻(跟“香”相对)。

  长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

  短两点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

  上述释义方法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释义的系统性。所谓释义的系统性,是指在解释某个词语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去释义,而是要把它与相关的一组词语聚合在一起,通过对这些相关词语的某一义位进行比较,然后再进行释义。

  综上所述,用模糊语言来解释模糊概念,照样能收到释义准确之功效。如果用明晰语言去解释模糊概念,有时反而会显得不准确。例如:

  秃(人)没有头发。

  秃头头发脱光的人。

  这里用“没有”和“脱光”等明晰语言来解释“秃”和“秃头”,表达并不准确,难道只有头发脱光的人才叫“秃头”吗?如果脱得只剩十几根头发,这算不算秃头?如果只有“头发脱光的人”才能算是“秃头”,那么就不会有罗素的那著名的“秃头”悖论了。又例如:

  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

  科盲不具备科学常识的成年人。(《现代汉语词典补编》)

  我们曾经对这两条词语的释义作了这样的评析:“不识字”是明晰语言,如果“不识字”的成年人是“文盲”,那么认识十来二十个字的成年人还算不算“文盲”?他们是否属于“扫盲”的对象?根据有关规定,成年人要认识1500左右的字才能算是“脱盲”。可见“文盲”不仅包括“不识字”的成年人,也包括那些“识字不多”的成年人。“科盲”也是模糊概念,“不具备科学常识”的成年人固然是“科盲”,只懂得一点点科学常识的成年人算不算“科盲”?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说的“科盲”,往往包括那些对科学常识知之不多的成年人。可见这两个条目都是用明晰语言来解释模糊概念,但表达得并不十分准确。相应地来看《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对“法盲”的解释,就比对“文盲”和“科盲”的解释要准确得多:“法盲,缺乏法律知识的人。”这里用的解释语是模糊语言“缺乏”,而没有用明晰语言“不具备”。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科盲”的释义已改为:“指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可见运用模糊语言来解释词义,有时比运用明晰语言更为准确;有时运用一些模糊释义的方法来解释模糊词语,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语文辞典所收的词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明晰词语和模糊词语,即通常所说的明晰语言和模糊语言。对于明晰词语,可以运用明晰语言来揭示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释义的准确;而对于模糊词语,还得运用模糊理论及模糊语言来加以解释。如果过分追求精确的界说,则可能反倒难以达到准确之目的。从释义的方法来看,解释模糊词语大致可以运用模糊种差法、定量法、形象描写法、比喻法、对比法、否定法、比较法、模糊义素法等方法。

【模糊词语词典释义方法】相关文章:

1.词语释义的6个方法

2.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之词语释义的方法

3.人体词语词典

4.大义灭亲词语释义

5.小英雄雨来词语释义

6.《长城》词语释义与应用参考

7.关于《长城》词语释义与应用

8.关于春的词语及释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ciyu/30696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