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5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抽空把《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龙应台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她的文字看了很多。犀利的、朴实的、豪情的、温情的……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述,我都很喜欢。

  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一个个小短篇,其实记录的无非是母亲和儿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可就是这样真实的文字,把那份浓浓的母爱一点点渗透给了读者。

  或许是做了妈妈的缘故,对于描写亲子关系的文章特别的喜欢。总能在这些文字里找到共鸣,找到感动,也学到与孩子的相处之道。看这本书的过程里,心里都怀着一份感动,能感受到龙应台对两个儿子的涓涓母爱;对上天把两个可爱的天使送到她身边的感恩之心;同时看到她和华安、华飞的交流又会让你忍俊不禁。

  欣赏她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关系的智慧,喜欢看她与华安、华飞的互动,佩服她能那么坦然的和孩子交流生理方面的话题,赞许她面对犯错孩子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那份感动,那是做了母亲以后自然流露出的对孩子无私的爱与付出,是每一个身为母亲的女人都会有的`情感,不需要谁教你,那是天性,上天赐予每一个母亲的母性。

  合上书,心里满满的感恩之心,浓的化不开。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智慧的母亲,我珍惜和儿子相处的每一段时光,我愿意陪伴儿子慢慢成长,同时也希望把这本书分享给每一位准备做妈妈,和已经做妈妈的朋友们。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6

  整个寒假都在读一本书,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书中有这样一个妈妈:

  这个妈妈像随身携带着摄像机,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将育儿的缤纷细节全程录制,就像在不知疲倦、不厌其烦地做着直播。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了真切详实的画面,更能感受到一位母亲,在尽其最大的能力和潜力,自觉真诚地实践和记录着。这本书就像一份礼物,对母亲和孩子来说,一定无比忠贞和珍贵。

  这个妈妈拥有独特细腻的理解力,也有着近乎完美的执行力。在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作为旁观者,我惊讶地发觉,原来这对母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许多私密的问题都被或严肃或活泼地提出和解决。我相信,其中必蕴含了最大程度的沟通和理解,最广角度的亲密和融合,最强力度的爱意和希冀。彼此之间一切的画面无不暗示着这样的心语:很爱很爱你。

  读着这本书,有太多熟悉和相似的场景开始回放。比如说——家里不只一个孩子的家庭几乎都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妈妈对几个孩子的爱若不能平分,让其中一方觉得不公平,感到被冷落、忽视甚至遗忘,其稚嫩的内心必然充满了疑惑和愤怒。如果你能深入到这个孩子的表情和内心,作为妈妈,定会觉得心酸吧!

  读《孩子,你慢慢来》,总会产生种错觉:龙应台明明是主角,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但很多时候却像极了一个旁观者,让误以为在描写别人的故事。

  有关青春的记忆总会多于有关童年的记忆,虽然从出生那刻后的每一时,我们都在长大,但我们都会经历不记事的几年光阴。当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式去记录和储存信息时,有没有问过自己——我的童年在哪里?谁又能说对自己童年的生疏和完全陌生不是种损失和遗憾呢?这本书里的故事,我觉得可以多多少少弥补我们对童年记忆缺乏的遗憾。你也许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更何况它不是杜撰的虚构小说,而是对两代人自交融那刻起生命的实景写生。如果你信任自己的感觉,大可放心地认为这是所有妈妈送给她们孩子们的礼物,并不过分。

  书名为《孩子,你慢慢来》,但这简单的一句话,质朴的几个字,却是以妈妈的口吻深情说出,不是别人。这本书应该拥有不特定的读者群,因为每个人都是或曾经是过孩子,其中会有人当着或有一天要当妈妈。或许书中的故事密度远不能包揽母子最初几年之间所有可能的相处情节,但蕴藏的情感浓度却足以让你以此为起点,无限放射与回味这般伟大交集的味道。并记得,将之发扬光大。

  看了多种角色的人对该书的评价,他们中绝大部分不是专业的评论者,所以“为了评论而阅读”这一命题可以忽略。也许阅读的目的越单纯,所得的感受会越自然。他们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各异,从中学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它确实触动了很多读者的心,而作为读者接下来就是要体验和反思从中得到的感觉罢了。

  好想让龙应台当我几天“妈妈”,尽管我拥有心目中最最伟大和亲近的生母。也许所有母亲都拥有相似的情感浓度,只不过在现实的场域里,所处环境不同,表达方式有异。

  龙应台说,“我在写《野火集》时,也在写另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这两本书,一本像刀剑,一本像温柔的羽毛,可是它们的核心东西是,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深切的爱,还是一样的东西。”

  “孩子你慢慢来”,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换言之,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的父母还在,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这样一句由妈妈说出的轻柔的话语,会带着恒温的热情伴我们走出黑暗。在某一瞬间,我们会为此感动至落泪吗?会的。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完全报答这种一辈子的恩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报答并自发地把这种恩泽传至下一代。

  孩子,你慢慢来。

  妈妈,我听得到。

  慢慢的,就是一辈子……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7

  爱马两三岁时我写过一篇关于睡眠的博客,结尾我说,这篇文章只是写下来,但是对于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现在觉得对的未必以后也觉得对,因为育儿方法的对错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有的可能十几年后才能见分晓。

  如今随着(爱马的)妹妹的成长,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她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执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点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就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人都是巨大的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让爱马的床紧挨着我的大床,她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回想20xx年时中外流行的育儿理念是多么扭曲的:从出生起就不让多抱孩子也不让摇晃,怕孩子从此依赖大人的怀抱,否则不肯入睡。喂奶要三个小时喂一次,导致大部分母乳喂养的妈妈看见宝宝刚喂了一个小时就饿了,便以为是自己的奶水不够而开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极易消化,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个多小时喂一次很正常。还有月子里训练定时把尿,偶尔把到了就以为孩子学会了,其实孩子两岁左右括约肌才发育好,才懂得控制大小便,过早的把尿训练既对婴儿的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频……各种规矩无疑是在制造军事化管理的标准宝宝!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国著名皇室育儿师的书,当时极为流行,书里严格规定了出生后孩子各阶段的吃奶、睡觉、作息时间,并要求哪怕早上六点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断拉开窗帘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妈妈面无表情,不许说话,不许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触,以防孩子兴奋。作者言之凿凿地说,任何孩子只要严格按照她的方法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在满月时就睡整觉!多么可笑的目标啊!只要是一个人,总有一天会睡整觉的,自己亲生的宝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时候拥抱他、安抚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长的一生不值得吗?

  现在的(爱马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了,也不吃夜奶。想来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写给正在纠结或未来会为各种养育问题着急,或者总在跟别人的孩子比的妈妈,放松自己,也放过孩子,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你慢慢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15616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