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断舍离》读书笔记(4)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断舍离》读书笔记7

  这本书的名字取得特别好,言简意赅,但是一针见血,三个字道出了全书的核心--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关于整理的技巧,其实书里并没有过多的介绍。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太一样,但是收纳整理的原则都是一样的。

  1.冷静理智地购入,分清楚到底是“需要”还是“想要”。

  2.对于一些觉得可能以后会用到的东西,回顾一下以往的使用频率,以及以后可能会用上的几率。这个可能的使用价值是否值得占用时间和地方去收藏。简单来说,考虑储存及整理成本。

  3.按照最贴近自己生活方式,最舒适的方式划分区域及摆放物品,注意使用后马上归位。

  收纳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对自己人生进行复盘的过程。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曾经有过一个决策,当初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考虑到哪些因素,最终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这些决策后来影响如何,可以一一核验。

  这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思考,以往哪些决策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我们以为是正确结果是错误的。正确的决策思维会得以验证和巩固,而错误的决策过程则得以反思和修正……

  霍金说:“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曾经以为,收纳整理是最寻常不过的小事了,没想到还真有人当回事,还为此出书了。再次说明,每件事情只要能做到极致都不简单。

  断舍离,断的是物品,但其实,是在脱离执念。美丽智慧的女演员陈数作序,有点意外惊喜。借用她的话:学习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学习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学习探寻自我和生命之路,不惧旁人异样的眼光…

《断舍离》读书笔记8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都在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不过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光是心里明白并刻意进行训练,往往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内在、物品以及场(空间)这三个方面,多角度强化“当下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会在各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关系,将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这便是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自在力能让我们获得以真实的自我充分享受人生的能力。

所谓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

  ·自立:辨明关系的本质,面对任何事情,都能采“自己提出要求,自己开始行动”的姿态。是以自我为轴心的我。

  ·自由:正因为已经确立了自我轴心,必要时,也可做到以他人的观念为轴心采取行动,灵活应对。是临机应变的我。

  ·自在:不被善恶、正误等二元论或其他不必要的观念左右,接纳本原状态下的思维、感情、感觉,胸襟宽广。是能够俯瞰的我,以及对伟大的事物心怀感恩的我。

从中获得的自在力是:

  ·一种给我们带来好运的力量。使我们在必要时邂逅必要的知识与人际关系。并带来一场生活革命。

  ·一种让我们在好运中得益,在厄运中学习的智慧。

  ·一种令我们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与期待。实现心中真正渴望的力量。它让我们成为决心与勇气兼备的乐观主义者,积极参与(提出要求、意见,奉献)自己。周围和社会的事务。

  □那么,烦恼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总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对他人做各式各样的期待。面,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反馈回来的结果往往并不符合预期。如果能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烦恼自然相应减少,可做到这一点对我们而言却那么难,这就是人性。

  □造成心灵的耐力水平、免疫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

  ·自我肯定感的欠缺。·无意识地以他人为轴心。·自我限制。

  □通过对物品这个心灵的外显的精挑细选,获得开放流通的精神状态。

  切勿思考过度,光说不做。问间自己,是否对外界的信息囫囵吞枣,处于以他人为轴心的状态?又或者,是否已经对某件事物过分在意,以致疑心生暗鬼?当前,自己的身体.是否愉悦,心灵是否得到了滋养?“莫信、莫疑,去确认。”

  □想改变命运,自由自在地度过人生,需谨记以下三个要点:

  ·丢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事物——实践断舍离。

  ·喜欢自己——自我肯定。

  ·人生虽偶有艰难,但依然充满乐趣——俯瞰和解释。

  □当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思考该如何改变环境时,如果对现状持有否定态度,那么这种否定态度将对心灵产生更大的影响。,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对现状的不满上,习惯于“部怪这个,才实现不了愿望”的消极思维,说明你正处于视点低,视野狭隘的状态。因为你将自己束缚u那个环绕自己的狭隘世界之中,才看不到那些幸运的部分,要感恩现状,将焦点放在希望上。

  □断舍离表面上看是将住所里泛滥成灾的物品精挑细选、去芜存菁的过程,但它真正的意图是要将潜意识的状态落实到物理层面,重建将不愉快的生活恢复愉快的机能。换言之,我们的身体可以在无意识下自动运转维持健康状态,同样,如果住所也能自动运转令环境时刻保持整洁,该多理想啊!

《断舍离》读书笔记9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山下英子,通过练习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便致力于提倡这种观念,使人们都能够亲身实践收拾整理这种事情,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舒适的自由生活。说真心话,我并不是很喜欢阅读这本书,但是,任何一本书都有可学习的地方。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感想,愿与大家共分享:

一、了解概念:

  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看似很是抽象。但细细琢磨,就是这么回事。要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要和脑袋中的声音建立一种比较健康的关系。因此,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之一,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馄饨,让人生更加美好。“断、舍、离”从字面上各自有不同的解释,而我们要求的“断舍离”并不是心灵改变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也就是说让你“自己能够掌控”这种感觉的量,包括你能够掌控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位置,以及确保他们能够物尽其用。断舍离正是一种磨砺感应能力的技术。

二、如何做到丢弃:

  我们先弄懂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让他们分别就自己不同的性格特性进行反复的思考,才能够做到改变生活习惯,将你的家变得干净利索。一些研究命理的人认为,一个家庭的运气,可以从物理的层面上看出。也就是说,可以从房间中的灰尘的数量及家庭的整洁方面看出家庭的整体运势。所以,我们应该将这些必要的整理作为常规性的习惯,持之以恒。快速从不用的东西、还在使用的东西、充满怀念的东西上进行立即行动,整理家庭中这些的“杂物”,使生活得到改变。这也就解决了“物品与自己的关系”。假使我们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的随便乱丢东西,就相当于赋予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使你的生活、工作、学习得不到积极向上的赋能,更没有足够的勇气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挑战新的“目标”。

三、开始行动:

  彻底的筛选物品才是“断舍离”的核心,所以,如果做不到,就一定没有完全符合“断舍离”的要求。此时,我们要明确垃圾的三大类包括: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基于明确这些,开始行动,并能够更深入的思考一下送东西和收东西这件事情,就不会随便送礼品给人了,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也是“断”的一种行动体现。同时,我们要把握“断舍离”的目标“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去实现我们的行动,找到最终的好心情,打动自己的潜意识,最终实现自己的自立、自由、自在。

  书已经阅读完毕,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一家打折的床单,质量很好、图案不错,正在准备购买的同时,突然停止,其原因是因为家中已经存有足够替换的床单了,必须制止自己的购买行为,做到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有多喜欢……,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够更有自信。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地审视“断舍离”,将它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将重新认识世界,获得整个宇宙的支撑和能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38873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