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3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与物质无关,与地位无关,与别人无关。把浮躁和虚荣逐出内心,把阳光和雨露迎进来。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职责,幸福就在你身边。

  每个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权利,但幸福并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牛顿苹果树上的苹果,不偏不倚地恰恰落在你的头上。幸福要去追寻、去争取、去感悟、去经营,才能得到。

  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中,只要你有一颗灵动、敏锐而又细腻、柔软的心去感受它、捕捉它。曾几何时,职称、论文、薪水、地位、房子、车子……这些枷锁将我们缠绕,我们在为自己漫无目的的忙碌而迷茫,为照顾孩子、工作分身乏术而抱怨,“幸福”在生活、工作等琐碎小事中磨得再不似从前。

  读了华阳老师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这本书针对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众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从修身、修心、修业三方面解析了教师的幸福人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戒骄戒躁,不再攀比,放松心情,努力工作,乐在其中,幸福就在你身边。

  这本书告诉我:阳光心态成就教师的幸福;有爱才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淡泊名利执著于理想之园……它让我知道:孩子的世界,他做主,孩子的心灵,我们呵护,孩子的未来,随他去;“改造世界”,从三尺讲台做起……它还让我去寻觅:“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优等生”的内心世界以及默默无闻的“中等生”的心声。

  “再高的职称抵不住学生的笑颜”这一章节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一个老师不能因自己的职称和学术研究而忽视学生,而是要用心教导学生。这种发自内心的关爱和热情是无价的。培养学生是教育中的根本,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没有学生的传承,他的学术生命和精神追求很难继续。所以,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越的教育环境,是老师们至高无上的职责,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

  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可能仅仅是平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幸福可能仅仅是工作中小小的改进与变化;更可能仅是至亲好友一句鼓励的话。全书按修心、修身、修业顺序讲述小故事,大道理。作者用心良苦。其实作为一名幸福的教师,首先修好心,修好身,才能修好业。三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幸福”是一种感受,再多不幸只要你善于发现都可以变成幸福。更多时候交流让人变得快乐。当我们感觉不公平时,只要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就是幸福的。当你用细心、耐心对待工作中的人和事,你就是一名快乐的、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4

  利用假期我有幸拜读了现代教育先行者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一书。陶继新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学素养、诗化的语言、丰富翔实的资料以及对教育的一种忧患意识,深刻地阐述了读书教学相得益彰,以及读书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使老师们走向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有幸福的学生,才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探讨教师幸福人生达成的小书,有着厚重的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书中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我感触尤为深刻的是第一部分,即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要做文化的拥有者和代言人。这是陶继新先生在书中倡导的。以读书来完善人格,以读书来实现文化的储备,以读书来焕发生命的光彩。陶老师特别提到读书的三个境界,“贵在坚持”、“形成习惯”、“达到审美”,当读书不再是被迫的,而是生活必需和一种享受,我们就有了足够宽阔的安顿心灵的广阔空间和运用自如的智慧储备,工作将是厚积薄发的激情释放,生命中充满了快慰与喜悦。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

  教师已经从事了自己选择的职业,完成了人生的基本定位。就应该以及“专”为主,努力在自己研究的范围内做出成绩。物理教师可以重点阅读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化学教师可以重点阅读化学家的经典著作;生物教师可以重点阅读生物学家的经典著作;而语文教师则比较适合阅读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诗经》、《史记》、唐诗、宋词、元典、四大名著……边读边研究,常会在熟悉的地方找到新的风景的,只有做到深入思考,不断探究,才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如果教师还像学生那样进行广泛阅读,除阅历外,其它很多方面恐怕没什么优势可言。

  教师怎样读书?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43718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