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语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论语读书笔记5

  放假,我在写暑假作业之余,想把论语这本书重新再阅读一遍,因为《论语》是我国经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基本道德观,读懂它,也就等于懂得做人基本准则和明白做人道德。我喜欢——为政篇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儒家思想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欢其中一句话。这句话是孔子所提倡一种学习方法。一味读书,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

  一味埋头苦思,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学习,不进行一定书本知识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真知。其实我有时也会偷懒,老师、家长布置作业,我总会把“做完”当做“完成”,从来不去多想,多练,以为这些就足够!学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做远远不够。当一道题做完同时,应该去想想为什么布置这道题,这种题型还可以怎么解读?还可以怎样变换等等。

  这样我就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学会钻研。不仅是学习,我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父母适当管理,是对我爱护和基本保护,要理解支持。要以“仁义”之心去面对。亲爱同学们,推荐你们也去读这本伟著,它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做人做事准则,会使自己更加优秀。

  论语读书笔记6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着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革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论语读书笔记7

  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

  论语读书笔记8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学说,希望治国者实现王道社会的理想。孔子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杰出、最博学的学者之一。

  汇集孔子言论和理念集册的《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是用来提醒人们要以诚实的态度来对待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要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避免虚构夸大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对我们也有同样的启发。在学校里,我们就要认真听老师上课,如果老师讲的没听懂,有些同学就不敢向老师提问,导致作业错误很多,学习不会有进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人,往往比别人高出一筹,因为他们懂得随时填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年龄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顶撞过孔子,这个人就是子路。子路原来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门下,可见孔子的个人魅力之大。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多读读《论语》吧!

  论语读书笔记9

  本书讲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这告诉我们现在的老师应该学习孔子这一点。

  对于学习,我们要做到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到的知识,按时去温习它,不也是很开心吗?因为在温习的同时,我们把学过的知识不断的巩固,也许还能获得新的东西,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复习完所学过的知识,就再也不用惧怕考试了,更别提说挂科了。

  从《论语》中,我还知道了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的好坏,主要不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看他的道德修养,这好比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并不是看学历,也不是看文凭,而是看他的言谈举止与品质修养。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没有学习过什么,但他能做到孝,忠,信等传统伦理,这也不能说他没有文化知识,没有道德修养。殊不知她所拥有的这些道德修养结石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论语》共20篇,其言语精练,内容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我感受到了《论语》拥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每一位学子都应对其进行品读

  感悟及求索。书中有着丰富的知识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有爱心,要以贤德的人为榜样。把这些作为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44431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