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说务虚笔记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类似地,《务虚笔记》继承了这种生命意义观,但在此基础上,又增补了更符合中国传统生命观的观点,即生命意志观。

  所谓生命意志观并不仅仅被动看待生命的客观存在,而且主动地了解生命,看待生命,体验生命。生命意志观又首先承认了“死”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将生与死对立起来。如上文所引述的加缪的名言,史铁生在《务虚笔记》开篇第一章即引用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说明自己全文都在试图说明的核心“一个老人衣袖上的灰/是焚烧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灰烬/灰尘悬在空中/标志着这是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正是因为此种死亡所代表的过去,才构成了生活在现今的意义。但是,史铁生又提出“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一旦被意识到就已成为过去,意义一旦成为意义便已走向未来。”而另一方面的现在“是起于0的,现在若不与过去和未来连接便是死灰,便是虚空。”那么对于生命而言,意义何在呢?我们应该如何感知呢?在此章末尾,史铁生得到了一个悖论式的解答:“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这些印象(过去发生的一切)构成了现今,而我所意识到的只是全部印象(即过去)的一部分,但恰恰是全部印象才构成今天的“我”,因此,今天(或现在)永远不会被完全认知,也即永远不会过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今的“我”呢?这种印象的作用又是什么?答案即在于《务虚笔记》中的“生活选择”。在《务虚笔记》中,人物角色是不固定的,他们甚至互相替代,互相转换。“谁都可能是C,C可以与我印象中的每个人重叠,混淆??,因此C,可以是我写作之夜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残疾被安排在爱情之前等候着一个人,那么不管这个人是谁,他都是C。”(十七章)。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生命展示不同的意义。这是《务虚笔记》一以贯之的核心论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dushubiji/966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