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反思作文(2)

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反思作文 篇4

  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循环的反思史,历史留给后人以警示反思。现代文明社会中,关于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争论从未停止。从现实层面上来说,人文情怀优先于科学精神,但从未来发展角度说,科学精神更利于人类生活的进步。纵观历史得出的结论是:二者缺一不可,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可以共同推动社会进步、生活改善。

  社会进程离不开科学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如今的文明社会,科学从无到有,影响力逐步加深。火药的发明结束了冷兵器时代,指南针让航海家们发现新大陆并逐步完善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力非凡,新技术新发明如花儿般争奇斗艳。新的科学技术让欧洲跻身世界前列,但也是从这时开始,积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一蹶不振,反而让虚心学习的日本人赶超,历史带给我们反思。社会这个巨人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一步步前进,带领我们开启新纪元。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大幅减少死亡;换器官、整五官不再是幻想;电话、电脑的发明使距离不再是问题,沟通随时随地。这些技术就算搁在五十年前,也算是异想天开吧。或许只有等到地球资源枯竭、环境恶劣到人类无法生存,需要移民到外空间时,人们才会知道那些花费巨大的外星探测计划的重要性吧。

  科学发展需要人文情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球上宝贵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煤炭等一些化石原料告急后,人们开始寻找新能源、发展新技术。核能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但日本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武器泄漏后,民众开始恐慌。也有一些国家无视联合国的警告,执意发展核武器威胁到世界和平。他们不曾记起炸药发明曾使一战﹑二战的伤亡更加惨烈,但它的发明者诺贝尔却是一位和平主义者。更令人深思的是,他发明炸药是希望这些破坏性极强的东西有助于消除战争。科技被用作武器,用来对抗人民、伤害人民,对社会进步就产生了负效应。在人文情怀中,以人为本、为人类造福才是人类最求的终极目标。莫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毁于自己创造的新技术。

  科学技术为人文情怀提供条件。长辈常说“望山跑死马”,意思是说隔着两个山梁可以相互看见,甚至可以呼喊回应,但是若要真正见面沟通,路程却很遥远。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远程沟通成为可能,远隔重洋也可以实时视频联络。高科技时代,智能化与快捷化是两大特征。在快速更新的科学技术中,我们体会到了更多人性化设计理念,感受到了更多的人文情怀,生活品质也随之大幅提升,这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的进步。

  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只有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才能最高效地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从来不是对立的矛盾体,不存在取与舍。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太多,唯有反思才能将人类生活推上新的高峰。

反思作文 篇5

  作文难写,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

  一、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指导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到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教师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释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的规律、确立中心、选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如写作。再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把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真实记录下来,哪怕是错的也要如实记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 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围绕话题“钱”,可以自问“谁在赚钱”、“他是怎样赚钱”;“谁在用钱”、“他又是怎样用钱”;“钱的作用有多大”、“钱是不是万能”;“学生在花钱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未来的世界里钱还会不会存在”等等。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 读与写相结合。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

  “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在选取内容时,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作文指导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造成一些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问题。

  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 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反思作文 篇6

  国庆节收假后,我在孝感高中高一(1)班上了实习的第一节作文讲评课,此次作文课的教学题材为学生的军训感悟,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回顾备课和上课的过程,感触良多,也收获良多,其中有一些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1、错别字问题,其中一篇作文更是开篇就有一个错字,如“为期一周”的“为”字写成了“维”字。在高考作文中,对待错别字是一个字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重复不计。2、标点符号问题,很多同学在作文中都是“一点到底”、“一逗到底”。3、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记叙文的文体进行论述,但文章的内容过于强调面面俱到,反而没有重点,像流水账一样,主次不分;以及对材料的剪裁不当,文章叙述平淡,语言较为啰嗦。

  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这次的作文课的主题设定为:写事要有点波澜(高中语文必修一表达交流之黄河九曲部分),并将教学设计为3个模块。首先是范例赏析,选取一篇中等偏上的学生习作作为范例,对其进行赏析,并让学生提出修改方案。然后再让1—2名学生谈谈自己习作的创作思路,以其作文的结构显示事情的波澜起伏,借此穿插串讲记叙文的起承转合原则。因为中等偏上的习作有值得表扬的地方,但也有可以修改的余地,而如果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学生在对其表示敬佩的同时,可能会因为觉得差距太大而产生排斥心理。接着是精彩片段赏析,选取一些描写非常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赏析或者他人赏析,作文指导《作文课教学反思(马何佳)》。如人物描写,即使是同一名教官,但在不同学生的眼里最突出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的笔下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风采。文章立意的新颖,如《立正!》,文章从小处着眼,以军训中的一个动作“立正”来阐释军训的意义——立以军姿,正以品质;抑或如《不要“解散”》,文章撇开军训的艰苦不谈,立意于在军训中的收获,表达出对军训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是强调作文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文体意识、错别字、标点符号问题、卷面整洁等等。

  上完课后,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我的作文课定位不清,到底是作文修改课还是作文赏析课?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有点像学生写作文一样,想求得面面俱到,反而没有了重点,因此虽然最后教学活动按照赏析课的模式完成了,但离我的教学设计还是相差比较远的。“不求全面,抓住一点讲细讲全,就算成功”。其次,指导老师还点评道:“上一节课需要有结构思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按照什么顺序,每部分安排多长时间,也就是到什么时间该讲什么内容,作为一名老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底”,在这方面我的课堂把握能力还不够,但整节课还算基本完成任务——完成教学任务,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以及绝不拖堂。再次,是在对待作文中的体例创新方面,题记、小标题、尾记和诗歌、日记体例要尽量避免。题记、小标题和尾记若确实需要的话,完全可以将其融入进文章段落当中,而诗歌可以变体为散文,日记若真的符合起承转合的原则也是可以变体为记叙文的。记叙文讲究求稳,然后方能稳中求胜。以及老师的站位问题,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为了更方便学生熟悉范例作文,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习作制作成了电子版,那么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一个老师的站位问题,左边是多媒体设备,右边是黑板板书,那么老师应该站在哪呢?为了方便板书以及书写时也能对课堂情况有一定的掌控,教师应该站在偏右的地方,在黑板上写字时应该侧着身体,以便时时关注学生。

  作文难写,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从这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中,我认识到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作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之前,指导老师就强调,在课堂结构上要时时注意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细节上,学生的作文最好让学生自己诵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为下面学生自己赏析或者分析文章结构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并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学生都是需要关注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帮助他们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fansi/42063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