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分享还是分担作文(2)

分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分享还是分担作文4

  分享,还是分担呢?真正有义气的兄弟们绝对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贪名好利的小人们绝对是“有福自己享,有难别人当”。如果一个人真正有情有义,那么分享与分担只是个人品德的具体表现罢了。

  有些人认为只有先分担了才能分享,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这两个观点,可以体现出两类人在做事做人方面的不同。

  如果先分担再分享,那么这些人常常希望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厌恶不劳而获。东汉末年,刘备招贤纳士,不惜三顾茅庐请出卧龙诸葛亮。开始诸葛亮并未有过任何军功,众多蜀将不服,后来诸葛亮操盘大局,火烧新野,击退曹军,众将士无人不服。刘备在伐吴失败后,病死白帝城,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这何尝不为一种分享呢?分担了重任,有了地位,再来分享,个人品德不言而喻。

  如果先分享再分担,这些人至少不会唯利是图,比较崇尚公正、公平。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热血沸腾。他们基本上是被黑暗污浊的官府小人所迫害,走投无路,才投奔梁山,与同道中人结为兄弟的。他们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财富共有,有福同享。分享了,便也分担。一百零八个好汉亲如一家,一人有难,余人挺身而出,不避刀剑,共同反抗恶人的迫害和官府的围剿。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抱打不平、崇尚正义的典范。

  只是分享或只分担的人,往往带着某种目的。一味地花重金买豪礼赠送给别人,往往是有事相求;或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你大忙,你需要倾囊回馈。否则,也许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己”。所以,在平常与人交往时,宁肯多留个心眼,也不能不留心眼,从平常对人的观察、判断去处理好交往的尺度。

  现代社会不少人乐于分享却不愿分担,他们更多想到的还是自己,做生意、写协约、签合同都是为了盈利,甚至锱铢必较。当然,好心人也有不少,像慈善家、志愿者等等,他们分担了,却不片面要求分享,他们向社会传播了正能量。这类人应该是有精神境界的人。

  所以,分享还是分担,这取决于你自己。不管是分享还是分担,只有不逃避,做一个遵纪守法、有情有义、为他人着想、传播正能量的好公民,社会生活才更加美好。

分享还是分担作文5

  在羊齿和野牡丹的阴影里流过的流涧还正年轻,天空布满云彩,我心中充满你给我的爱与关怀。

  感谢父母为我打拼下一个无忧的童年,一个学习的佳所,一个安全舒适的港湾。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父母的陪伴让一路变得幸福。在他们强壮温柔的护翼下,我知道我是一个受纵容的孩子。父母所给予的,是世间最好的,但同样又是无价的。但我又反馈给了他们什么呢?顶嘴,摔门,享受他们的“服务”?在争执时,不要脱口而那些尖酸刻薄的语言;在晚餐过后主动刷洗碗筷。这不难,却让你发现他们两颊的笑窝。

  总有人用蜡烛以园丁来形容教师,无私奉献似乎与教师这个职业划上了等号。事真如此,老师将自己毕生的学识与经验传授给我们,但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呢?我们的一生有三年有他们的陪伴;相同的,我们也只能陪伴他们三年。三年复三年,学子一批又一批离去,又有新的一批到来。谁又能真正记得,当年他们用尽全力,只为将我们托举得更高。既然真诚地感谢他们,为何总抱怨作业太多,为何在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真诚地感激他们吧,上课积极与老师互动,不让老师为唱独角戏而烦心;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否则老师又将为一个个红叉而叹气;去和老师交心谈话,不让三年的记忆仅有老师灯光下的背影。

  它给了我整片静谧的星空,好让我自由地来去,我知道,我享有的,是一份深沉宽广的爱。它便是社会,一个由千千万万人共同组成的一个庞大家庭。家中每个成员都各司其职,只为让这个家庭更加安康富饶。而作为家中的一员,我深切感受到家中成员所给予的温暖。也许仅是摔倒后的一只手;也许只是已经被清理好的身边街道;更甚者是保障这个家的安全的科技武器。那并不是中流砥柱的我又可以做些什么。我想那便是眼下,我们正在干的事——学习成长。总有一天我们会是这个社会的支柱,而那时我们又能给予下一代什么。承担社会的责任,便从眼下开始准备。一部分人为科技的进步作准备,也有部分人为中国社会将来的文化文学储备知识……学习成长,亦是在承担社会责任;它为我的成长保驾护航;我为它的明天奋发图强。

  在我们的世界时,分享是经,分担是纬,细细密密地织出了一连串的悲欢离合,织出了极有规律的阴差阳错。

分享还是分担作文6

  每一个人身上强烈的责任感都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家庭需要责任感;一个集体需要责任感;一个国家更加需要责任感。每个人多承担一点,家庭会更有爱,集体会更团结,国家会更加强大。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流传至今,仍然我们受益匪浅。

  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前的净水瓶中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的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高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大半缸水喝完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他一起去抬水。两人慢悠悠地走到山脚,两个人只能抬一桶水,并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经过这样一波三折,两人总算有水喝了。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是缸里已经一滴水都不剩了,小和尚和高和尚叫胖和尚自己去挑,胖和尚怒气冲冲地跑到山下挑水,挑上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以后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再没水喝了。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案桌前的净水瓶中再也没人添水,花草没人打理都枯萎了,半夜老鼠肆无忌惮地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太猖獗,打翻了烛台,让整个寺庙燃起了大火。三个和尚被烟雾熏醒了,看见此情此景,都十分惶恐,可他们还是那么不团结,你推我攘地到山下去取水回来灭火,经过一番努力,火被浇灭了,似乎三个和尚心中的结也随着大火的消失解开了。在那以后,三个和尚都十分勤快地打理寺庙,观音菩萨案桌前的净水瓶也时常被换上了干净清澈的水,三个和尚日子过的很滋润。

  这就是耳熟能详的三个和尚的故事。一开始他们三个和尚很不团结,每天都在冷战,无论对方怎么样都漠不关心,从而导致了寺庙起火,在最后时刻,三个和尚才醒悟,一同分担寺庙内的事物,每天轮流去山下挑水,一起分享他们遇到的好玩的、有趣的事,分享食物,懂得了团结的重要,过上了舒服的日子。

  分享乃人间美德,分享是快乐,分担亦是快乐;分享是权利,分担则是责任;分享为快乐加分,分担则为快乐减分。只有同时拥有分享与分担两种美德,才会促进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所以,分享与分担应该共同存在在每一个人身上,家庭才会有爱,集体才会团结,国家便会强大。只有学会分享与分担,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做出一份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fenxiang/37616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