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二学生优秀作文3篇(3)

高二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出于《孟子》一书,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留给了后世之人无数的人生哲理与精神财富,这便是其中之一。

  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在安乐中趋于消亡。仅从字面分析,这是对勤劳者,谨慎家的歌颂,对贪图享乐之人与自满主义的抨击。这一点是炎黄子孙所深谙的,因为历史给了这句话几近完美的证明。他们奉它为格言,为准则,为时刻所应铭记的真理。然而世间又一真理是,即便一个事物有再多的信奉者,并不意味着它有相同的实践者。于是,在历史洪流之中,许多人口中吟着“忧患”,却亦在安乐之中死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强调的便是忧患意识,就是对即将发生的事物有所预期,有所思索,有所准备,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为了生存。一个人生存能力的强弱便取决于他忧患意识程度的深浅。“安乐公”刘禅,坐拥益州沃野千里,旁有能臣强将不计其数。但他却用了小人,丢了国家,一败涂地。为何?因为他只知道“此间乐,不思蜀”的安逸,不知道蜀汉因何而生,他该如何继承父志,该如何复兴汉室。看不到未来的灾难,自然成了任人摆布的鱼肉。同样,作为一家企业,品牌“诺基亚”曾红极一时,成为全球无人所不知,但现如今却销声匿迹,只剩受人调侃的笑柄,又是为何?因为他唯我独尊,自认为可以独当一面直至永远,自然放慢了探索创新的脚步,当新兴技术的潮流将其淹没之时才追悔莫及。看不到未来的发展,自然成了高速发展时代的落伍者。

  试想,此二者难道没有听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他们绝对听到过,并点头称是“嗯,你说得对,是应该未雨绸缪”,但转个身,又沉溺于荣华与名誉的自在。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忧患者”,他们最缺乏的忧患意识就是没有忧患意识所将造成的后果。

  那么怎样才算作真“忧患”者?

  于个人而言,忧患意识就是完善自己,事前准备,事后弥补。刘彻的忧患意识体现在颁布“推恩令”,防微杜渐;勾践的忧患意识体现在卧薪尝胆,置之死地而后生。于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就是完善体制,实抓实干,之前的“让一部分人先富”是为了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如今的“苍蝇老虎一起打”是为了创设一个和平清廉的发展环境。于国家而言,忧患意识就是发展经济,提高科技,巩固国防,中国曾因“享安乐”而挨了打,备受屈辱,也曾因“少忧患”而发展滞后,受人嘲讽。但昨日已消逝,明日仍需面对。若要受人尊敬,那就走出去!让世界看一看中国的文化与精神!若要说得铿锵,那就搞经济!人民富裕起来才更有说话的底气!若要行得平稳,那就固国防!打不穿的钢盔铁甲与坚船利炮才守卫得了国土,震撼得了世界!一切都取决于今日的忧患意识!

  某一事物可以达到巅峰,却不能达到顶峰,因为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如果要做一个真“忧患者”,只有不断地为将来着想,思方法,做准备,等机会,一刻不懈怠,才可以避免停滞,随时代的步伐一路前行。

  这才是真正的“忧患意识”,这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谛。不断产生的危机感正如探索未知黑暗前集聚的火把,即便再黑,再无尽的道路,也总会被照成一片明亮的天地。高二学生优秀作文3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erzuowen/1852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