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各地高考作文题及点评(4)

高考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

  此类题目是近些年来高考作文改革和探索的一个结果。一直以来,泛化的作文题都因为没有区分度而饱受诟病,那种作文题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拿到二类文,而像今年这种题目就有较好的区分度,可以拉开考生间作文得分的差距。2011年上海卷,2012年江西卷和福建卷都曾出现类似的题目,考生也不会感到陌生,难度也并不十分大。

  “这个作文题关键在于选好角度。”这段材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现实的世界存在探索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这种思辨性作文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思想性,而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和“文艺腔”就可以成就一篇好文章的。

江苏卷

  材料作文: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点评

  考生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仔细思考了。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无论是倡导爱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是抨击野蛮发展,甚或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都可有感而发,或叙事,或议论,或夹叙夹议。

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名师点评:
       贴近生活实际,关注求学品格

  山东卷的这个题目从《咬文嚼字》给著名作家挑错谈起,“挑错”这一行为,是求真务实之态,面对“挑错”的态度,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治学风格。材料自然没有回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同今上年孙中山名言一样,可以说紧贴时代,彰显文化,培养品格,又避免了“中国梦”等热门押题。

  题目要求“选准立意”,自然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是一定不会偏离题意。

  除了这一立意,还可以从以一下角度考虑:

  1、“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可以有勇于挑错的立意。

  2、“作家表示理解,积极回应”可以谈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什么样的态度。

  3、铁凝、莫言的`行为可以引出立意“感谢挑错”。

  4、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

  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但是也可以写自己及身边挑错的故事、对“一字师”“推敲”等进行改编。也可以思维扩张开去,悲叹面对挑错固执己见的人,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何面对挑错。

  本题强调“选准角度”,在紧张的考场上,可能让学生因求稳而选择“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这一立意,导致立意同质化、狭窄化。

  范文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

  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266588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