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风土人情的高考写作素材(2)

高考素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佳作展示

  京味吆喝何处寻

  北京话语速快,连音卷舌音多,略显絮叨又不乏亲切,在音色上可以归为“油润”一类:口儿甜,沙脆。

  最近的天坛公园,还能听见“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找到在祈年殿西门下集中晨练的一大群人,而这里的吆喝已经成为他们的练声曲了……可那份纯正的京味吆喝,那份人文的、历史的以及人们生活习惯、观念的规矩难道“科学”不起来了?就算是当今的北京人,也不容易听到原汁原味的北京老话了,更甭提五行八作那些多姿多彩的吆喝。不过现在,京味儿叫卖“吆喝”已经进入了专家论证阶段,下一步将汇集整理各种胡同叫卖曲谱、录制现存表演老艺人的吆喝绝段。

  萧乾的《吆喝》中写道“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文中说,“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然而现在的我们也只能神往而已了。萧乾老先生还谈到了卖柿子的简繁两种吆喝:“简单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而冬天呢,那时的人们也别有一番滋味――“葫芦儿――刚蘸得”出场,还有那“烤白薯哇真热乎”,诱得萧乾“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可惜的是,当年的多彩生活,现在已经变得单调许多了。

  现在,人称“京城叫卖大王”的老人臧鸿从小听着吆喝声长大,趸过蔬菜,卖过报纸,行遍天桥、厂甸,由于对生意人的吆喝格外着迷,他特意记下自己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各种吆喝100多种,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后来还拜了天桥的民间艺人为师,此后其吆喝成为才艺绝活,被老舍先生夫人、徐悲鸿弟子胡?青先生称为“京城叫卖大王”并题匾相赠。可臧老爷子也直发愁,孙子不爱学吆喝找不到传人,他一直以来在所居住的东花市社区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借着时不常地去教教孩子来两句纯正北京话的音儿,而这胡同里出来的吆喝才是北京地道的母语。

  臧爷也说:“叫卖声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发音不准确的叫卖声其实是在败老北京吆喝声,别人轻易不敢叫卖,一是没有生活,二是没有成套的词,三是没有好嗓子。有些自称的叫卖王都不正宗,都没有真实再现老北京的原汁原味,要想全面推广吆喝声,还是要有体验。这是生活中来的。保存叫卖声比较困难,现在有很多人打我的主意,我在地坛庙会、唐装节、大兴西瓜节、媒体上露面,主要是让大家见识真正的老北京吆喝声。老北京叫卖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再不抢救就永远失传了。”

  然而,臧爷住在首都机场附近的温榆河边,进一趟城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每次表演叫卖,口干舌燥,累得不轻。可老爷子说了一天,老也停不下来,因为观众围着不散。虽说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录了音,可像这样的老爷子还能说多久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sucai/2158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