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考写作素材(3)

高考素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材料19:

  时下,有不少人舍得花费时间、财力和物力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记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寞污垢的心灵却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

  材料20: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下肢瘫痪者相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我之所以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了放大美好。如果拿自己的地位跟美国总统相比,拿自己的金钱跟比尔"盖茨相比,拿自己的容貌跟杨贵妃、宋祖英相比。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都痛不欲生吗?”

  材料21:

  对于黄金和大米来说,一般人往往认为黄金比大米贵,然而,我们不能轻易判断哪个更有用。在一个饥肠辘辘快要饿死的人眼中,一碗米汤胜过十吨黄金,但并不能说黄金无用。同样,通常情况下,一斤黄金又不亚于一吨大米,但不能说大米无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各具有特殊的价值。物尽其用方可显其价值。

  材料22:

  仙人球是一种很贱生的植物,在干旱缺少肥料的条件下生长旺盛。有人曾经给一棵仙人球以优厚的待遇——水肥充足的供应。结果,这棵仙人球很快地就腐烂了。

  材料23:

  心理学家从一班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大家假作真得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连她的举止也跟从前判若两人。这位心理学家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身上却展现着每个人都蕴藏着的关,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周围人的“信任,,改变了这个姑娘。

  材料24:

  一只海蚌对它身边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恼。”

  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美无缺,安然无恙。”

  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它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美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美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往往要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你有过痛苦的经历吗?对痛苦有何认识?

  材料25:

  在日常生活中,谁又离得开帮助呢?是帮助,使你有可能渡过难关;是帮助,使你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是帮助。提升了你的生命质量。

  材料26:

  一位作家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人很聪明,但对你即将要从事的事业来说,意志还不够坚强:你说不喝可乐,果然就不再喝了;但考试小挫后屡次发誓不再玩游戏机,却常常挡不住诱惑。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3分钟。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容易绝望,成功前最渺茫。

  材料27:

  每个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文明自律的,粗俗放任的;勇于进取的,畏缩不前的;朝气蓬勃的.萎靡不振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展示怎样的形象呢?

  材料28: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那么,在你眼中,真实的生活应是怎么样呢?

  材料29:

  你注意过大街上的乞丐吗?衣衫褴褛,目光呆滞,有的匍匐在地,磕头作揖,乞求怜悯。但曾有人见过这样一个乞丐,他年老体衰,虽衣服破旧,但十分整洁,他尽量地挺着那原本弯曲的身子,目光炯炯有神,表明他是乞丐的唯一标志"就是那只放在地上的里面盛着零钱的碗。有人说,他物质贫穷.但心灵高贵。是的,许多人身处困境,但是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关于“困境中的高贵心灵”,你也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感悟和遐想。

  材料30: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人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材料3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个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

  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另一个人却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半年后,前者因忧郁死在狱中;后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同样是窗外的世界,却有不同的结果,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材料32:

  有这样一则笑话,某电视拍摄现场,西施弹奏《思乡曲》实在动人,连吴王夫差听后都不由自主地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一旁有人说:“这话似乎有点像杜甫的诗句。”导演说:“管他呢,也许吴王夫差读过杜甫的诗吧。要不然,编剧怎么会这么写呢?”联想到平时报纸、电视、名人出书的现状,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似乎习已为常。假如大家都负起责任……

  材料33:

  吴先生毕业十年,尽管现在他已拿到国际认可的“项目工程管理”资格证书,但三个月前他应聘杜邦时,只有一张大专学历文凭和在几家外企担任过工程经理的经历证明。吴先生说,工程部经理对人的要求颇高,既要有技术、又要外语好,同时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由于是跨国大公司,待遇颇为优厚,想应聘这个工作的人并不少,博士、硕士都有,但最后还是他这个大专生胜出。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老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而不是纸上的东西,这想必就是知名跨国公司的用人规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sucai/23770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