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15)

高考素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学语文教材编写者们一直很维护作家等级制度,鲁迅等“六大天王”的作品长期占据了教材的很大分量。现在老“天王”的位置被新“天王”占了——很多“天王”的名字连我这样的资深文学工作者都从未听说过,多是“心灵鸡汤”教材体写作之辈,谈不上有多少文学价值,孩子们却被迫一年年地学习这些在教材里的霸王。

  鲁迅文章被人教版七年级教材替换,这样的事情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不是说原来的教材比新修订的好,而是“排座次”的观念在作祟。教材编写环境如果正常,现当代优秀作家的作品都应该纳入平等的考量。

  语文教材体现的是教育思想,文学性考量从来退居三线。因此,即便小说已经成了文学中的最大类,可选入教材的作品太多了,如法国儿童文学大师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样不朽的杰作,如老舍的《猫城记》这样的本土名作,随便选入一二章,都是美妙的。但中小学语文教材里却是所谓“记叙文”“议论文”之类的东西占据着最大篇幅。鲁迅过去被选入教材里的作品大多不是他的杰出代表作,只是编写者用来体现某个单元的中心思想的道具而已。教材编写者把自己杜撰出来的标准理解用来压制学生的自由阅读个人感受,人为地把文章弄“深刻”了来吓唬学生。

  鲁迅的作品是第一流的,语言也是第一流的。过去我支持减少他的作品数量,但全面退出则让人“惊诧”——那些“篡”了他的位子者,不仅不高明反而很糟糕。除读者熟知的《百草园》《故乡》《社戏》等散文外,鲁迅杰出的作品集《故事新编》里很多精彩篇目如《眉间尺》等,都可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里。教材编写者也不必弄块叫做“深刻”的石头来给学生使绊子,而显示自己的高级地位。中小学生完全可以兴致勃勃地读完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个故事。教师也不必装出高深的面目来告诉学生们非要以某种标准理解鲁迅。  鲁迅的全面退出,是教材编写者的怯懦和无品,也寓示着当代社会的思想混乱仍需漫长的沉淀才能成新的价值。□叶开(上海作家)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sucai/485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