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语文试卷(2)

高考英语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③公园溜鸟区就在河边的竹林旁,一长排挂钩上,每天早上挤滿了各式的鸟笼,动听的鸟鸣声此起彼伏,在小河上空盘旋。我沿着公园环道快走,每次经过这儿,在一群溜鸟人中,数他的笑声最欢快。有一次问他,什么事让你天天这么快乐?他笑答,鸟欢叫我快乐!手指处,一只圆型的大鸟笼中一对美丽的小鸟正上下跳跃,欢快的鸣叫着,坐在电动轮椅上的他不时的与鸟儿呼应着。鸟友们悄悄对我说,他是位高位截瘫者,十年前一次交通事故留下了后遗症,溜完鸟他还要载着失智的老伴去散步。他的人生哲学是: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心中充满了快乐,痛苦就进不去了!生活给了他一片阴暗,他的脸上却充满了阳光。每次看到他笑呵呵离去的背影,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生的欢乐。

  ④那天,走过小树林旁,林间小径推出一辆轮椅,上面坐着个中年妇女,推车的却是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太。我正纳闷,只听中年妇女对白发老太说:“阿姆,你推了这么多路吃力不?我跟你换一下,你坐着我来推你。”老太说:“我很开心,一点也不吃力。”这时跟在后面的一位中年男子对我说,老太是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医生嘱咐要多散步、多晒太阳,但老太就不愿外出,他们夫妻俩就对老太说,按照居委会的要求,全家一起去公园做游戏,才每个礼拜天把老太“骗”了出来。我不知他们具体用了什么方法,但我从中年夫妇关注老太的目光里感受到了关爱与孝心。

  ⑤生活是一首五彩缤纷的乐曲,这些坐在轮椅上的特殊人群,用自己对生命的坚持,用自己对人生的欢乐,用自己对亲人的关爱,谱写出了一支支轮椅上的歌,在生活的乐曲中奏响了独特而又感人的旋律。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我”在公园中发现的一道道“独特风景”。

  2.结合语境,注意加点词语,品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只见他身子软软地倚着轮椅,双手紧握着车的把手,两眼注视着坡面,双脚行着,巍巍颤颤的,一寸一寸的向前挪动,额头上的青筋在微微抖动。

  3.理解第③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提示:注意加点词语) 。

  生活给了他一片阴暗,他的脸上却充满了阳光。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叙述完每一段故事之后,都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就为后面主题的揭示作了很好的铺垫。

  B. 本文的主旨是赞美身残志坚者的乐观、坚韧,至于歌颂亲情的美好,那只是附带的,与表现主题没什么关系。

  C. 第④段写一对中年夫妇每个礼拜天把老太“骗”了出来,“骗”字含义深刻,又带有幽默色彩,所以用了引号。

  D. 结尾把生活比喻为乐曲,坐在轮椅上的特殊人群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歌,这样就巧妙地照应了题目,揭示了中心,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5.联系实际,说说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阅读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

  ③……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填空。

  (1)在作者看来,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最后一句,简要说说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语)。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的,若以“苦与乐”为题,则显得范围过大,不够准确。

  B. 文章以连续的设问开头,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C. 第③段中“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的意思是: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D. 第④段中,与第③段“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是: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六、名著阅读

  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或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诗集,书名用了比喻手法。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就是“夕拾”。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健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文中“他”是________人名),他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之后,他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________的行尸走肉。

  七、综合性学习

  (六)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挂图:读书名言) (漫画:不一样的读书)

  (材料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到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来,被人称为“二脚书橱”。

  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如,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读书”,也主张“出户”。他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材料三)最近,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阅读内容

  时尚娱乐

  玄幻武侠

  写作范文

  文学经典

  关注率

  39.1%

  38.5%

  13.4%

  9.0%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和看法,请分点作答。

  2.根据材料三的表格,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

  某中学学生的阅读现状:

  3.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要悬挂一副宣传对联,现已拟好上联,请你从以下几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作为下联。( )

  上联:勤学铺就人生路

  A. 一心只读圣贤书 B. 读书养成好习惯

  C. 白首方悔读书迟 D. 苦读铸成高尚魂

  八、命题作文

  根据提示及要求写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记述和思考一下成长中的这些错误,可以让下一步走得更扎实,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聪明、更快乐。

  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体验或看法,以“错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1.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2.2017-2018学年高二测试语文试卷

3.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5.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6.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7.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8.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aokaoyingyuzuowen/35740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