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观后感怎么写(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讲,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如电影《少女穆然》记叙了一个女孩短暂、坎坷而又富有意义的一生,表现了她勇于战胜困难、挫折乃至疾病、死亡的独特经历,讴歌了坚强、善良、乐观的理想主义精神。

  也可以从细节写起:“‘生命不是质量,而是一个量词……’这是影片《少女穆然》中张穆然墓碑上的一句话,它的含义或许只有真正尝试过垂死挣扎的人才能体会,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也在消耗生命,你是否体会到你生命中获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吗?”

 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在写《少女穆然》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穆然如何跟着父亲从贫穷落后的陕北农村来到北京求学,再写张穆然在学校中如何被嘲笑,如何进步,接着写张穆然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如何为办理母亲的户口问题一再来到派出所,然后写她突然患病,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在病床上怎样写下自传体小说,怎样接受《实话实说》栏目组的采访。最后结尾时才写到:“电影看完后,我感觉到张穆然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向她学习,做生活中的强者。”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参考范文】

  观《爸爸去哪儿》有感

  《爸爸去哪儿》的每一期节目,都是我们一家三口一起从头到尾看完的,包括今年的贺岁大片。最开始看时纯属娱乐,后来发现在节目中爸爸和宝宝会遇到的问题,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妈妈、宝宝和爸爸也都会遇到,偶尔还会雷同,当然处理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会让我们思考很多问题,因此,就成了《爸爸去哪儿》每期必看。

  我很赞成张亮的那种让孩子觉得你把他当朋友、当哥们、当孩子一样的教育方式,目前也正在我家试行,效果还不错。

  首先,让孩子觉得你是她的好朋友。我很喜欢和宝宝聊天,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都比较外向的原因吧,她喜欢将她一天内在幼儿园或与小朋友玩的所有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分享给我,我会耐心的夸奖、鼓励或者侧面的批评她,所以每天睡觉前,我们两都有20分钟的聊天时间,然后才是讲故事时间,这样让我可以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我有时也是站在好朋友的角度去为她想办法,不会刻意的去批评她,所以他很乐意和我分享。

  其次,让孩子觉得你是她的姐妹或哥哥。在我们家,宝宝是可以嗲嗲的叫我姐姐或叫她爸爸哥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得适时的配合她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要不然她会很闷,坐在那里看电视和玩IPAD。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可以自由的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乐,他们很孤单,需要我们的陪伴,所以每每她发嗲的时候我们都任由她称呼,让她玩的开心与尽兴;每每它的小姐妹来找她玩,我们都会独立的给他们自己的空间去玩,偶尔还会客串故事里的人物,这样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宝宝自己都觉得在家玩也是中轻松与快乐。

  最后,还是要把她当孩子来看,特别是在犯错误的时候。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对待错误,大人老是冲她发火或者埋怨,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被打击,而且也会变的唯唯诺诺。我们家宝宝在这方面的教育上走过一段时间的弯路,奶奶追求完美,老拿大人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宝宝,结果事与愿违,孩子的自信心极度受挫,现在经过对奶奶的适当劝说,已经好了很多,宝宝在我们和幼儿园老师的集体鼓励下,已经进步很大,所以感觉到在某一方面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要看情况来夸奖或批评孩子。

  其实,就像在《爸爸去哪儿》节目里看到的那样,每个孩子性格都不同,每个家庭的环境与教育方式都不同,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所以在教育宝宝的方式上,我们是边走边改变,总的目的是希望宝宝健康快乐的长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23401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