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夜莺电影观后感(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夜莺电影观后感第4篇

  《夜莺》很有象征意味的成为了本片中的一个隐喻,老人带着养了十八年的夜莺叶落归根,在老伴的墓前将其放飞,小女儿买了一只夜莺弥补了父母的情感危机,电影用一只小鸟连接了城市与乡村的鸿沟,这只小鸟也成了人心与人心的桥梁,就像是一剂良药一般在影片之中表现出了最大的作用,就连那叽叽喳喳的叫声在树影斑驳的林中就更加的悦耳动听。

  法国人拍的这部中国题材的影片就如同法国的大多数文艺片一样在路上走出一种回归走出一种困境,并不新鲜的故事和情节勾勒出的是这个现代化城市的病征,这种通病其实还是有地域差异的,导演并没能真正的把握住中国社会的症结,而是在一种理所应当的节奏中将故事倾述了出来,如果细细品味下来情感的铺垫与转折处理得并不够细致。几代人之间从原本的芥蒂到后来的理解缺乏说服力,或许导演要的就是那种水到渠成的效果,可是从影片的情节上来看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水到渠成,说白了就是还欠着几分火候,本片小火慢炖的节奏就好像还没有开锅便关火了似的,尤其是在影片最后部分过于草率的大团圆结局几乎无法带给观众什么好感,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心浮气躁的大环境中这样的影片很难真正的打动观众。

  说了许多《夜莺》这部电影的问题,但其实作为个人来说并不讨厌本片,尤其是对这样的中国电影或多或少都会更加的包容几分,尽管它绝对算不上是什么佳作精品,但至少导演很真挚的拍摄的本片值得我们安安静静的观赏,尤其是李保田非常个色的表演风格带给本片那些不一样的东西。

  《夜莺》讲述的是一个三代人的隔膜问题,爷爷和孙女的旅行,看似偶尔的心灵碰撞,其实也是现代都市环境下必然的结果,即便手机和飞机已经占领了生活,都市长大的孩子已经视牛为怪兽,但人们内心的精神田园永远不会被彻底湮没,还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就是故事的核心所在。

  影片大部分时间讲述的是祖孙俩的旅行,也就是李保田饰演的爷爷和凭《甄嬛传》走红的杨心仪饰演的孙女,从一老一幼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世外的流光异彩,美丽难以言表风景,像无言的倾听者,倾听着老迈者的岁月感悟,不合时宜的固执,也倾听着熊孩子的成长,那些懵懂天真,以及本不该沾染的世故。

  无论你怎么着急忙碌,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人们内心深外,总有一些精神层面的渴求是与生俱来,不为外界所动的。就像《夜莺》里面秦昊饰演的儿子,人生不可谓不成功,而他还是要在口袋里揣上那个竖笛,说明他的内心对童年时代、对自然环境的怀念。

  从前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在是人在都市中也身不由己,没有刀光剑影,但无形的压力更让人难以承受。都市里人很多,但却疏离冷漠,互相防备互相算计,缺乏乡村式的纯朴与透彻,每个人都像夜莺一样,在囚笼般的生活中渐渐变得不再快乐,不再歌唱,只有打开心窗,亲近自然,才能重新歌唱。

  竹林小桥,田野溪水,古村老院,《夜莺》中大量绿色的使用有清洗眼球之功,法国导演菲利普•弥勒还是那么细腻与饱满,而我们熟悉的桂林山水则比《蝴蝶》更备感亲切和向往。中法电影合作有着优良的传统,无论投资与创作的合作,影展或业内的交流,还是互相引进,都罕见的密切,这是两国电影文化多年的结果,2010年,中法签订了《中法电影合拍协议》,《夜莺》便是继王小帅导演的《我11》之后,第二部受益于该协议的影片。

  就在今年,《夜莺》之前,中国观众已经通过大银幕,看到了诸如《火山对对碰》《美女与野兽》《昆虫总动员》等多部法国佳片,而刚刚上映的科幻动作片《超体》则是一部中法合拍电影,加上《夜莺》和明年上映的《狼图腾》,中法电影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得益的不仅是两国的电影产业,对于观众来说也无疑是幸事一桩。

  夜莺电影观后感第5篇

  ”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执导的中法合拍片《夜莺》已经上映多日了,票房并不理想,但片中祖孙两人的心灵之旅,在绿野田园缓缓释放的亲情与感悟,给这个嚣闹的世界带来了一丝久违的清新,也带给观众久久不能平息的震颤与思考。生为被城市化进程带进钢筋丛林的一代人,我们要以何种态度去面对故乡的土地、父辈的乡愁,如何让下一代把乡音传承下去,这些都是《夜莺》摆在我们面前,深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夜莺》表现的是当下都市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李保田饰演爷爷在物质生活的飞跃中感到迷失,终日留连于家中与公园,对故土和已故的老伴念念不忘;秦昊饰演的儿子和李小冉饰演的儿媳儿在事业方面是成功人士,但无力维护家庭的情感关系,住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家里还要多;杨心仪饰演的孙女则变成了都市贵族版“留守儿童”。

  片中一家三代人就是几千万入城家庭的真实缩影。经济进步,科技飞跃,很多人旅游、公出走遍大江南北甚至全球各地,成为空中飞人,而他们却很少归乡,很少有时间用心与长辈和孩子交流。影片表现出了对中国进入都市化之后的现实症结,运用浓得化不开的乡情给出了药方。爷爷和孙女踏上返乡的列车,无垠的青山、竹林、江河、梯田,对于爷爷来说,这是久违的故土,是一片不褪色的记忆,对于孙女来说,则像进入科幻电影中的侏罗纪公园,到处是没见过的奇景与“怪物”。远离了囚笼般的都市,隔代人的隔阂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交流,爷爷和孙女的旅行,看似偶尔的心灵碰撞,其实也是现代都市环境下必然的结果,即便手机和飞机已经占领了生活,都市长大的孩子已经视水牛为怪兽,但人们内心的故乡田园永远不会被彻底湮没,还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是故事的核心所在。

  或许是因为法国导演的视角产生了观旁者清的效果,影片的电影语言极为细腻且简洁,画面流转于世外般的流光异彩,美丽难以言表的风景,像无言的倾听者,倾听着老迈者的岁月感悟,不合时宜的固执,也倾听着熊孩子的成长,那些懵懂天真中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求。

  有很多关于旅行的电影,《夜莺》无论故事、画面还是意境,都堪称深远。例如保持着国产票房纪录的《泰囧》,通过一对活宝的泰国行,表现城市人的复杂心态与农村人的简单快乐,借泰国这块中立的外景地演示了两种人生理念的差异与共存,今年的《心花路放》也是一对城市症候群患者的逃离与回归,《后会无期》则表现了新一代城市青年的迷茫。纵观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娱乐片,其实都不如《夜莺》更见功力和深度,比2006年获得金狮奖的《三峡好人》还要直抵心灵。对于三代人的理念交替,故土精神的传承,它有《推手》和《饮食男女》的影子,李保田饰演的爷爷在浮华的都市中不改乡音,渐渐与子女产生隔阂,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郎雄曾经塑造的那些经典形象。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艺术水准和真情满溢的现实主题,《夜莺》取替之前大热的《归来》和《白日焰火》承担起了申奥重任,代表内地冲击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能不能最终入围或拿到奖杯,其实并不重要,只要能让更多的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看到这部电影,感受到有过这样一片土地,有这样一种乡情,愿意给孩子们保留一分乡音,让他们可以像夜莺一样保留唱歌的天性,就是莫大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27708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