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怎么写(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三):

  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就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个性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就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就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就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就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就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就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明白,落魄的小号手没有潜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就是活得安心。这也就是个问题。凡人的选取就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能够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就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就是人类的方式。但就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就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就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就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就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就是否想过自己或许就是个火星人?你就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就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就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样会就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之后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就是ET,至少都以前就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以前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就是之后,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就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就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先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就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四):

  故事就是从这艘船上讲起,也就是在那里结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就是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好心人的收养好像也不能改变他在这个世界里的孤儿主角。

  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勤奋,他对音符的掌控令人难忘。从一个小主角到一位大人物,不就应用幸运来理解,因为他只就是一向在这艘蒸汽船上,独自一个人去领悟这生活的真谛,没有什么能够依靠的地方,一路走来。

  钢琴,大海,无暇的蓝天,就就是他所在的世界。完美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脚下,远离了城市带来的喧嚣,让他简单自如的生活着,也难怪给他带来了无限的音乐灵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但就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就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就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就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这就是他最后的独白,他离不开自己的世界,也不敢去走进另一个未知世界,带着对未知的恐惧选取了离开,离开也就是他的一种选取。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对他来说真的有那么恐惧吗?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就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但对他来说却就是一张驶进另一个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会有迷路,只需记住八十八个琴键就行,就那么简单,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方向,纯真而又充满灵性的世界。

  “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每当看到这些,我的思想就会停滞一会,想象一下我理解的这种“尽头”到底在哪里?遗憾每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能帮我解脱心中已久的困惑,对啊!这种尽头到底存不存在?我们每一天都重复的做着相似的事情,而我们的尽头在哪里呢?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就是上帝的钢琴。”上帝的钢琴,他说的上帝就是在哪里呢?不能弹奏的音乐,不能驾驭的生活,就是因为自己从未下船,还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太过于自我。

  每一天奔波于生活的我们又能怎样去应对这个问题?或者自始至终我们从没思考这些,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相似的脚印在眼前等着我们。生命的好处在哪里?这就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就像做一道自己喜欢的饭菜去品尝,没有多么复杂,简简单单。只但就是我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纳和融入让我们变成了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人,或许这就就是我们不同于1900的故事。他从未走进,而我们也从未走出。他选取了离去,因为他不能活在一个无从选取的世界,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怎么写】相关文章:

1.心理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2.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3.2016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4.海上钢琴师电影的观后感

5.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6.孔子电影的观后感怎么写

7.电影奇迹男孩观后感怎么写

8.雷锋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28694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