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500字

  前几日去北京,弟弟带我们一行四人专程前往后海遛弯。冬季的后海,湖面上已有一层薄薄的冰片零星地悬浮着,而那些野鸭却能耐得住寒冷,依然在湖里畅游嬉戏着。我瑟缩地走着,浑身透不出一丝的热气。在这样的老街老巷,人力三轮俨然是冬日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那二人或三人的助力自行车,年轻的伴侣自由地穿梭在每一个角落。

  我们选择前往宋庆龄故居参观。看着这位慈祥的老人生前居住的地方,用简陋的陈设、简朴的生活、高雅的气质、博大的胸怀概括她的一生是最简单不过的了。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敬仰和爱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5月29日溘然长逝。(网上摘录)

  宋庆龄生前爱养鸽子,闲暇时她会亲自给鸽子喂食,给她平日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养鸽子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因为他喜欢鸽子,更重要的是因为鸽子象征着和平。我们参观时,鸽子有专人喂养,继续翱翔于蓝天白云间。

  参观宋庆龄纪念馆,让我们再一次随着她的足迹,这里不仅有宋庆龄早期出嫁时母亲赠与的礼物,自己出访和平日穿过的衣着,各国友好往来的馈赠佳品,还有她珍藏的许多文物,图文并进地介绍了她一生的成长历程和为祖国的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敬佩,一种心灵的洗礼......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800字

  最近,与朋友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参观了宋庆龄故居我有两点感想:

  第一,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在临终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称号,享年88岁。纵观她的一生,何以这么传奇?这要从她的家世说起,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她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后,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1914年她在日本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与孙中山结婚。孙中山过世之后,1926年1月她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清党,宋庆龄坚决继承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决裂,8月份,离开上海赴苏联莫斯科,以后又旅居欧洲多年。1931年7月宋庆龄回国,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她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于1932年12月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掩护和营救了许多被迫害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她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她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1938年6月,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战灾儿童福利工作,并把募集的钱款和医药物资运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称为“国母”,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这大概就是她成功的原因,她象“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善事好事不做坏事。我在参观时很自然地就联想到:江青也是第一夫人,为什么就尽做坏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女人?江青没有接受过西方民主政治的教育,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余毒遇到合适的土壤就恶性膨胀,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江青一直在谋求政治上更大的权力,权力是个腐蚀剂,用的好能为民造福,用的不好就祸害无穷。

  第二,宋庆龄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系看出了她是极民主的人。她和保姆李燕娥之间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李燕娥18岁就到了宋庆龄家里,为她服务了一辈子,李燕娥比宋庆龄年龄小一点,宋庆龄称她为李姐,李姐比宋庆龄先走四个月,宋庆龄把李姐葬在宋氏家族墓地,与宋氏家族成员一样对待,李姐住在朝北的一个带阳台的房间,房间的面积也很大,她给李姐买了收音机,给她制作了相册,我还看到她与李姐吃饭的小方桌和椅子,她让李姐坐在向南的主座,而自己坐在右侧偏座。我还看到了她每次出差回来给身边工作人员送的小礼品,年节时把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请来一起照的相片。这些平等待人的细节很感人,这与她学生时代就接受的西方民主思想有关。我又一次想到江青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专横跋扈,冷酷无情和象奴隶一样驱使的恶劣作风,不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女皇了吗?民主与专制,爱心与坏心,圣母与恶魔,这就是我在参观宋庆龄故居时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的两个印象。

  瞻仰宋庆龄的故居,缅怀她的一生对我是个很好的教育,她的光辉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纪念她。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600字

  坐落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北边的宋庆龄同志故居虽然只要二十元一张的门票,但来这里参观的游人并不多,因而这座庭院也显得格外的幽静。

  故居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故居的对门是有名的“后海”,说它是“海”,在我们南方人眼里,不过是个大水塘而已。故居内面积虽然不大却雍容典雅,曲径的回廊,嶙峋的山石,参天的古树,展现出江南园林的俊秀,我想,这种建筑风格也符合宋庆龄同志谦和宁静的脾气秉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谢拒。1962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在院内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兼办公室。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

  这座主楼的占地面积并不大,里面的陈设也很普通,一部分家具还是从宋先生在上海的住所搬来的旧家具,各种颜色的家具凑在一起,风格各异并不协调发展配套。临近傍晚,游客越发稀少,踩在回廊的地板和楼梯上,咚咚的脚步在空空的楼道里产生了回响,让人感到一丝凄凉和孤独。抚摸这光滑的楼梯扶手,似乎还能感受到宋先生的余温。

  宋先生的书房,卧室,办公室是一室三用的,她的专用厨房也非常狭窄,如果俩位身材高大的师傅同时下厨,根本无法转身。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住所相差甚远。好在卧房的回廊比较宽敞,晚年的宋庆龄腿脚不便,就经常趴在这条暖道(即:较长的阳台)里晒太阳,观风景。正对暖道的草坪里有一株参天的槐树,据说是醇亲王载沣当年修建花园时栽下的。建国初期。这株树遭受雷电袭击后,树形呈凤凰展翅状,宋庆龄给这株槐树起名为“凤凰国槐”,表明了宋先生的高尚情怀。

  与两层主楼并排的是一栋一层楼的平房,是过去宋庆龄和工作人员的活动室,现在成了宋庆龄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馆,馆内展出了宋庆龄生前用过的物品书信以及她不同时期的照片。从这些展出的物品中,你能感受到的宋先生的伟大,慈爱与俭朴,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

  宋庆龄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宋庆龄有句名言:“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获得10万卢布的奖金,她把这些奖金全部捐给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展室里展出了她常穿的几件旗袍,为了让少有的几件旗袍穿出花样,她精心为这些旗袍配了七八件马夹,有些马夹还是旧衣服改制而成的,其中有一件马夹是她的保姆从一家服装厂捡来的218块粹花布拼制而成的,宋先生亲切地称这件马夹为“百纳衣”,她还多次穿着这件马夹参加国事活动。看到这里,谁能想象到高贵而又颇有风度的宋庆龄如此节俭。不知那些只会牟取私利的贪官污吏们对照宋先生会不会感到羞愧和汗颜?

  走出宋先生的故居,天色已暗,后海的四周已是灯红酒绿,鼓乐声声。荷花街上,更是人来往,生意兴隆。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汇总】相关文章:

1.参观宋庆龄故居作文

2.《宋庆龄》观后感

3.乌兰夫故居观后感范文

4.关于杨开慧故居观后感范文

5.游张謇故居作文

6.到故居秋游作文

7.游刘氏故居作文

8.参观鲁迅的故居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38270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