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观《孔子》有感_观后感(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观《孔子》有感_观后感3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鹤苑看了一个话剧,名字叫“少年孔子”这段话剧使我非常感动。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孔子的父亲是一位将军,很早就在战场上阵亡了,所以孔子只能和妈妈相依为命。

  有一天,孔子正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游戏。这时,记大夫的儿子记虎来了,他把诗书扔在地上,说:“我和你们一起玩,你同意吗?”孔子拿起地上的那本书看了起来,留几眼就背下来六首诗,而他的小伙伴们,正反对记虎,不和他一起玩。记虎看到了孔子再看他的书。便把书抢过来说:“我的书你也敢看。”孔子说:“是你自己扔在地上的,我捡起来看的”记虎说:‘这样吧!我们玩骑马打仗,三局两胜。’你胜我我就把诗书借你看五天。我胜利,就给我当马骑。孔子说:“好,咱们一言为定。”这时记虎的一个随从说:“我是公子的大肥马”另一个随从说:“我是公子的小毛驴”孔子说:“咱们开始吧!”记虎说“好,小毛驴,我要上驴”孔子说“伙伴们,上马”双方个拿一个木棍当剑,双方向对方猛冲过去。一下子就给记虎和小毛驴撞翻了,第二局开始了。记虎说:“大肥马,我要上马”孔子说“伙伴们上马。”双方又开始猛冲。“啪”的一声,记虎和大肥马又倒在地上。孔子笑着说:“把书借给我吧!”于是,记虎让两个随从把书送到孔子手中。

  可是,刚到孔子手中。记大夫就来了说:“记虎,怎么把自己家的藏书乱借,快把书那回来,”记虎叫人把书那回来,并揍了孔子一顿。这时,孔子一个伙伴干过来说:“你妈妈发高烧了。”孔子马上就昏了过去。很久才醒来。醒来后,急忙跑回家,看见妈妈还在认字,便对妈妈说:“你都高烧了,怎么还认字?”妈妈说:“丘,你爸爸去世的早,咱家又穷。米都没了,一会你爷爷给咱们送米来。”这时孔子的几个小伙伴来认字了。孔妈妈说:“我来教你们。”孔子说:“母亲,你先睡会,我来给他们讲字。”孔妈妈一开始还不同意,经过孔子的再三请求,孔妈妈终于同意了。孔子讲字的时候可认真了,将完后,小伙伴还从各家那来了柴,热水,食物等,孔爷爷也把米送来了,孔妈妈的病越来越重,孔子把旗袍买了给妈妈买药。孔子刚回到家,爷爷就发现孔子身上的伤,爷爷说,这是谁打得,一个伙伴说是记虎打得,孔子说我想读书,爷爷说丘,今后爷爷教你背书,到了记大夫过生日每家每户必须送上一份礼物,孔子说:“爷爷,我想去记大夫家书房看看。”爷爷说好,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礼物送上去,过生日那天,孔子和爷爷去送上了礼物。记大夫和爷爷,记虎走进餐厅,孔子和两个小伙伴去书房看了很多书,不一会记虎来了说:孔子你如果能喝一缸酒,我就让你在书房里看五天书。孔子抓起酒就喝,但最终还是醉倒了。后来记大夫叫人把一头凶猛的公牛抬了上来,说:“孔子,如果你能驯服这头公牛,我让你在我家看书三天三夜。”牛一放,就朝记大夫奔去,幸亏孔子及时阻拦。记大夫很感激孔子。让他看了三天三夜书,三天三夜过去了,孔子读完三百多首诗。

  孔子小时候是多么贫穷,但他还好好读书,而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

观《孔子》有感_观后感4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孔子》,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是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是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也许是自己太不习惯文言文的缘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这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老师,也会刻苦学艺。师生情谊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父母之邦,养我之土,我终于回来了。我又哭了,为何影片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剧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理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自己也错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将希望建立在一个美好的伟大的理想之中。可是无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希望能够通过完善个人道德,而不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拿法来治国,是人们出于无奈才做的,人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自我约束。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在书上看到这是一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人们的道德自觉,但并非人人都能达到高度的道德自觉,即使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动的表现出道德自觉。在“子见南子”一节中,面对巨大的诱惑,孔子的眼神和身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人,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样坚守自己的信念。何况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像孔子那样,会遭小人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人误解。无怪南子一句“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有谁又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己了。显然,仅仅依靠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过于抬高道德,将发现无力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行政观念和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有多少人是像鲁君那样“装点疯,卖点傻”,充当一个见风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然能像孔子那样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呢?“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读读《论语》吧,充实自己,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40606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