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电影《孔子》观后感(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电影《孔子》观后感3

  对于电视电影我向来比较迟钝,通常是某片都进入“后烂大街”阶段时,才突然想起找来看看,《阿凡达》更是到现在都没看成,郁闷~《孔子》也是如此。不废话了,下面说说观后感。

  由于身为孔子后裔的孔庆东的评价是70分,我对这片有了些期待,当然也有人骂得一文不值,这也不足为奇。

  看完之后,我个人对此的整体感受,是不出乎意料的平庸。

  全片就外观而言,服装、道具、礼仪,大体上没出什么问题,都还行,至少没有“明冠周戴”。发哥的神态也还比较到位,没有看到一位黑色的社会老大型的孔子,他的厚唇倒是显得很温文尔雅,有些神似历史书中的孔子画像。其他演员的表演也中规中矩,这些演员大多为大陆科班出身,演技虽不出色,也不会像港台演员那么突兀,以致与影片整体氛围不合。

  就内容而言,着重讲述了孔子出仕鲁国和周游列国两阶段,突出表现了孔子的政治能力和乐天达观的人生态度。射箭细节和夹谷会盟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认为孔子弱不禁风只会耍嘴皮子的看法。

  从这些方面来看,《孔子》至少没烂到一无是处。

  但要说不足,却也一大箩筐。

  首先,全片的前后背景交代不足,孔子为什么要“隳三都”?基于什么历史背景下才提出恢复周礼,崇尚三代之治?在当时,“仁义”儒家学说处于一个尴尬不合时宜不受重视的地位,具体状况如何?这些在片中都没说清楚。

  其次是情节拼凑。编造出来的“禁人殉”、前面增添后面删减中间编造的“夹谷会盟”、莫名其妙的“南子出场”、突如其来的“隳三都”、暧昧无比的“子见南子”、又是编造的“颜回救书”……把这些零零散散的历史片段拼凑起来,构成全片的主要内容。这些情节跳跃性太大,对于我这样一个比较熟悉孔子生平自诩孔门弟子的人看起来都有些不明白,就更别说大部分对孔子生平不太了解的观众了,简直是莫名其妙。

  全片缺乏主线,没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和思想。孔子的“仁”在何处?伟大在何处?凭什么一个政坛不得意如丧家之犬的民办教育家被誉为“至圣先师”?其实对于孔子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有一句话评价特别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但我看完后完全没体会到这句话所表露出的崇敬、赞美之意,以及对孔子不受重用的遗憾。

  片尾给孔子的定义是教育家和学者,但这两点在片中也没突出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后才开始大量招收弟子,系统地讲学授道,并开始作《春秋》。但这一段只用了短短1分钟来描写。所谓学者更是搞笑,孔子的思想性主要是体现在《春秋》之中,而非《论语》。就凭片中《论语》的只言片语他就成学者了?在片中这些话虽到处都是,但放在有些场合却非常不合适,也不符合真实历史。

  例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本来是卫灵公和南子出行,广大群众非常兴奋纷纷围观,孔 子见到这种盛况时的感慨。但片中孔子却是在跟南子在密室中近距离暧昧交谈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好像是用来搪塞自己的窘态和抵抗南子的诱惑。这与真实场景 差了十万八千里,实在让人无语。

  再说人物塑造,主角也就罢了,周润发毕竟也是多年影帝,还凑合。但配角塑造不太成功,少有出彩之人。

  其实历史上孔子非常有能力,并具有个人魅力。他所带的几十个弟子都可称为“世之英才”。根 据史书评价,泱泱楚国中没有比子贡更出色的外交大使,没有比颜回更贤能的宰相,没有比子路更勇猛的将军,没有比宰予更能干的官员……孔子带着这一帮出色优 秀的弟子,就是自己打天下称王称霸都毫不出奇。由此可见历史上孔子及其弟子的优秀程度,然而这些都很少在片中体现。

  例如子贡,比孔子小31岁,出身世家长袖善贾,风度翩翩能言善辩,曾任两国国相,出使多国,曾以三寸不烂之舌说退数万大军。结果片中,就这么一个猥琐的路人甲......例如颜回,被誉为孔门弟子最贤,安贫乐道,即使天天吃野菜喝白水也不改其志;勤奋好学,才29岁就白头,31岁病死,结果变成一味崇拜老师迂腐的小白脸......

  又如子路,虽勇猛能万人敌,但对只比他大九岁的孔子一直非常尊敬,温文尔雅,片中却沦为有些莽撞的车夫。

  最让人无语的就是大肆渲染和突出南子的戏份,你说突出就突出,编造就编造吧,可偏偏最经典最真实的台词又不说,就是那句孔子见到南子后的感受“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大意是我要是真跟南子做了你想象中的那种不齿之事的话,老天爷会厌弃惩罚我的!)”。

  据说,现在要拍的电视剧《孔子》除了YY孔子和南子的“二子之恋”,还要给他编排俩情敌出来!这都什么事啊?我就纳闷了,你说这些电影电视导演编剧,是不是离了男女关系就不会说话不会讲故事了啊?他们脑子里除了男女故事,还能不能有点别的啊?

  总的说来,《孔子》的服装、道具、个别人物的塑造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情节讲述、思想深刻程度和全体人物的表现力度,则是意料中的浅薄、空洞和贫乏。

  是啊,当导演和编剧都怀着近乎恶搞胡乱编造男女关系的态度时,又怎么能真正地领悟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拍出具有思想性和故事性的敬意之作呢?

  《孔子》,不过是一部与当前肤浅浮躁的社会心理认知水平相一致的平庸作品罢了。

  电影《孔子》观后感4

  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虽然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看到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佩,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念他,时时刻刻学习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450419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